急性肠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要点 [复制链接]

1#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要点

一、疱疹性咽峡炎防控要点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1-7岁儿童发病多见,但成年人也会发病。疱疹性咽峡炎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该病不仅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以及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4~6天内可痊愈。

哪些病毒能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另外有腺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的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患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

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口腔黏膜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水疱破溃会变为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色假膜,周围黏膜呈现鲜红色。一些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婴幼儿则可表现为烦躁、哭闹、拒饮食、

流口水等。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在4~6天后自愈,偶有延迟至2周者。

疱疹性咽峡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传播途径:①消化道传播,通过粪-口途径传播;②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传播;③生活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牙具、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疱疹性咽峡炎?

人群普遍易感,以1-7岁儿童多见。成人由于免疫系统较完善,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仍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怎样鉴别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仅于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手足口病:在手、足、口、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未见疱疹,也可以先于口腔部位出现疱疹,之后再出现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皮疹。

疱疹性咽峡炎有疫苗可以预防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疾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但只要家长及早发现孩子异常表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绝大多数可以痊愈,家长们不必恐慌。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勤洗手:孩子在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打喷嚏后,家长或看护人在给接触孩子前,或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多通风:居室要经常通风;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勤清洁: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洁;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孩子一旦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要及时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除做好上述预防措施外,还应做到:

健康监护:家长及看护人要密切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咽部红肿、疱疹或溃疡等表现,医院救治。

家庭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让患儿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居家消毒: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要每天清洁,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消毒1-2次。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治疗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内患儿要尽量避免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二、流行性感冒防控要点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至今尚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其它动物中的确凿证据。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猪也是它天然宿主之一。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世界性大流行常有2—3个流行波),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感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带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有人因为接触了污染了流感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嘴或鼻子,感染病毒。

流行性感冒有哪些症状?

流感的潜伏期约为1~3天,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干咳、胃肠不适等症状。

流行性感冒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三、流行性腮腺炎防控要点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我国中医称痄腮。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通过血流传到腮腺及其它器官,亦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到腮腺,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5天或更长的时间内排出病毒。亦可经结膜分泌物和尿中排出病毒。发病最初1-2天还可从患者白细胞中发现病毒。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先天感染,从而引起胎儿畸症。青春期妇女受感染后,除腮腺炎外还可继发卵巢炎,引起月经紊乱和不孕病。青春期男性患者,可并发睾丸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还可并发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等。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

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故不需终未消毒,但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

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

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儿童、学校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

国内应用减毒活疫苗喷喉、喷鼻及气雾免疫,保护力达%,目前国内麻疹一风疹一腮腺炎三联疫苗、麻疹一腮腺炎两联疫苗、效果也较好。

四、手足口病防控要点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病毒性传染病。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最为严重。

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感染对象,其中多半病例发生在2-6岁的儿童中,多发的原因与个人卫生习惯差、机体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

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近年来,手足口病疫情已经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传染病疫情之一。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呼吸道吸入含病毒的飞沫而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皮疹疱液等向外界传播。

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吸入病毒污染的空气(飞沫)、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和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口腔可出现溃疡。

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时患儿往往疼痛难忍,不能吃东西。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表现为轻症,发病后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少数病例可出现手足发凉,易惊、肢体抖动、抽搐、肌无力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性痰、血压下降,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孩子一旦患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一旦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家长应要求孩子多休息,不要到处乱跑,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并适当加强营养,以流质及半流质食物等为宜,做好口腔卫生,同时随时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如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诊:高热持续不退;精神状态差,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易惊,肢体抖动,肌无力,抽搐;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出冷汗,皮肤发花、手足发凉等。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手足口病传播的关键。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因此,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

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医院就诊,应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一起玩玩具、共用餐具等)。

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晒衣被,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五、水痘防控要点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患水痘后可严重影响儿童和成年人的健康。在儿童期,感染后表现为水痘,病毒可潜伏于脊神经节;在成年人,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激活复发成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其特征是沿着感觉神经在相应节段引起疱疹和节段性神经痛。

水痘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和疱疹液中;出疹前1日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水痘全年均可发病,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水痘患儿一旦在托儿所、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现,常可造成迅速传播。

水痘有哪些症状?

患水痘后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皮肤奇痒和水疱疹;水痘还可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疹,严重者并发水痘性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多种并发症。

如何预防水痘?

水痘患者:家居隔离(约10-14日)。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脱落无渗出方可上学。在家隔离期间不允许与其他小孩接触。

对密切接触及有可疑症状者进行医学观察。

加强通风保持通风良好,做到勤晒衣被、勤换内衣等。

勤洗手。水痘疱疹的透明水疱含有大量病毒,因在水疱疹与脓疱疹阶段有明显痒感,患者易用手搔痒至疱疹破损,导致大量病毒黏附手上,应勤洗手。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与未接种疫苗的病例比较,在潜伏期接种过水痘疫苗的病例,临床表现轻,患病天数少。

六、诺如病毒感染防控要点

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诺如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诺如病毒感染传播途径是什么?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到诺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诺如病毒感染如何治疗?

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因此,在药店购买口服补水溶液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