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怎么吃”大概是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
现代人生活好了,饮食都讲究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注意力放在了食品安全上。
说到食品安全,可能很多人都觉得离自己很远。毕竟天天吃的可都是手把手自己挑选的,也没有买三无产品,怎么可能会错呢!
别说,还真能!
菜市场、超市一些食物看似新鲜诱人,实则细菌、病菌超多,吃了甚至会有致癌风险。
肉作为餐桌上的“常客”、人体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就特别容易中招,尤其是这几种——
肉馅
肉馅可以说是家庭主妇的最爱,简单点可以用来包饺子,复杂一点可以做四喜丸子,用途很广。
虽说肉馅好吃,但剁肉馅可是费时又费力。为了方便,很多人会到超市或菜市场,买处理好的肉馅。
这就给我们的健康留下了隐患。
首先,我们无法知道肉馅的原材料是否安全健康。
很多小贩会把边角料、卖剩下的肉、甚至是过期、变质的肉搅拌成肉馅,再进行售卖。而这些肉搅成泥后,我们很难分辨它的优劣。
其次,制作肉馅的卫生条件也让人堪忧。我们不能确认肉在进入绞肉机前有没有经过冲洗,也无法确定绞肉机有没有定期清洗,更不能肯定肉馅是否被粘附在绞肉机上的变质肉污染。
如果是经过腌制调味的肉馅,还容易产生细菌或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危害更大。
建议:最好别买肉馅。如果需要用到肉馅,可以买新鲜肉回家自己剁碎,或用绞肉机处理。
散装丸子
说到肉丸子,那可是不少人的心头好。毕竟现在到了吃火锅的季节,总少不了来点鱼蛋、撒尿牛丸、贡丸、墨鱼丸......
然而,想吃的丸子种类这么多,整袋整袋的买,难免吃不完。
于是,散装丸子就成为了不少人的首选,但这散装丸子看似方便,隐患也不少呢。
一方面,拆开包装后,原本真空包装的各种丸子暴露于空气中,容易沾染病毒、细菌。人吃了被病菌污染的丸子,可能会引起腹泻、肠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另一方面,部分商家为了节省成本,还会把卖剩的丸子反复冷藏解冻,这样也会让有害菌落数量增加,不利于人体健康。
根据年商务部出台的《速冻调制食品》标准,没有包装的速冻调制食品不得销售,严禁拆包零售。
所以为了自身健康,最好购买正规厂家出售的袋装肉丸。如果担心吃不完,可以尽量选择小包装。
冷冻时间过久的冻鸡腿、冻鸡翅
冷冻鸡翅、鸡腿价格便宜,口感虽然比新鲜鸡肉差了点,但也能满足营养需要,是不少人的常买菜品。
但如果是冷冻时间过久的鸡翅、鸡腿,可千万别买。
肉类保存时间过长,肉类脂肪易发生酸败,肉类中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有人就要问了,我怎么知道这些鸡翅鸡腿冻了多久呢?这里小编教你几招:
健康吃鸡小tips:
①可以看鸡腿鸡翅表面有无冰渣冰霜。有冰渣的,可能是反复冷冻、解冻过的,食物变质风险高。
②看看价格。如果发现肉类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尽量别买,可能是因为这些肉品质不好,本身成本就很低。
③闻闻味道:如果鸡腿鸡翅肉色发黑,有腐烂变质的气味,绝不能买。
炸肉
糖醋里脊、糖醋排骨外酥里嫩,吃起来香甜可口,是很多人都喜欢的美味。但这类美食在制作时,都需要先把肉炸一遍,费时费力。
有些主妇为了方便,往往会购买市场上已经炸好的炸酥肉、炸排骨,再拿回家调味处理。
可方便是方便了,患癌风险也增加了不少。
一方面,炸这种烹调方法,会使食物接触的温度达几百摄氏度以上。这不仅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和脂肪高温变性,可能生成苯并芘、杂环胺等强致癌物质。
再者,很多商贩为了节约成本,会使用劣质的油来油炸食品。而劣质的花生油和葵花籽油很容易含有*曲霉毒素,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之一。
即使商贩用的是优质的油,油的换新频率也很低。经过多次油炸的油,累积的丙烯酰胺、苯并芘、杂环胺类物质、反式脂肪酸浓度非常高,对人体危害非常大。
所以,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最好少买这些半成品油炸物。如果实在是馋,可以选择购买新鲜肉自己制作,油炸时注意油温不要太高,不要炸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