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明起三区内全员核酸筛查非新冠病 [复制链接]

1#

4月24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例确诊病例和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治愈出院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例。

4月24日,新增本土死亡51例。平均年龄84.2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共37位,最大年龄岁。51位患者基础疾病严重,累及多个脏器,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3级(极高危)、脑梗后遗症、糖尿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恶性肿瘤、重度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入院后,因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从年2月26日至4月24日,累计本土确诊例,治愈出院例,在院治疗例(其中重型例,危重型23例),死亡例。

4月26日,上海市将对所有的封控、管控和防范区域内人员进行全员核酸筛查。

针对近期的连续筛查,在25日上午召开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胡晓波表示,从新冠病毒感染的病程来看,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不同的个体差异病毒载量也不同。当社区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之后,通常那些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能被筛查出来,但也有部分病毒载量较低的感染者,会呈现核酸阴性结果。因此,需要通过连续多次的核酸筛查,尽早动态发现阳性感染者,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张文宏:上海抗疫成效初显

重症救治面临挑战

查房、会诊、专家研讨……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忙得像个陀螺。一早,医院感染科病房,这位“大白”正在一间间查房,和主治医生讨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

“老先生,醒一醒哦!”病床前,他俯下身,握住老人的手,扭头问护士,“意识清醒吗?”

这位病人80多岁,基础病严重,还得过脑出血,之前医院北院治疗,核酸转阴后转院过来。正戴着面罩做氧疗的老人,听到呼唤,睁了睁眼,还拱了拱手……

紧接着,张文宏和余位专家视频连线,医院的重症患者。他在线听到了好消息,“有一例危重型患者,两次核酸阴性;还有3例基础病重症患者由原先的基础病重症转为轻症”……连线结束,他快速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的专访,后面,他还有一场专家讨论会要参加。

大江东:4月以来,上海实施了严格的全域静态措施,坚决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段时间的成效如何?

张文宏:上海从4月初以来每日最高2.7万例感染,到目前逐渐降至每日2万例左右,病毒传播的基本再生数,也从R0=9.5左右,降低至现今的有效再生数Rt=1.0左右。特别是疫情最为严重的浦东,则率先将有效再生数Rt降至1以下。

虽然疫情仍存在较高反弹风险,但好消息是管控区外的社会面病例数呈逐步下降趋势,部分行政区已实现社会面筛查全阴性。

后续的社会面清零工作仍然非常艰巨,需要予以充分重视。特别是因为病例数量的增加,脆弱人群的救治挑战开始呈现。

大江东:在上海这一波疫情的前期,基本没有新冠死亡病例,但最近几天,重症和死亡病例明显增加,这是否是您所指的脆弱人群的救治挑战?能说说是哪些挑战吗?

张文宏:是的。4月23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39例,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是98岁,且都患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我们在临床救治时面临的重症病例患者,几乎都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等),肝硬化终末期,糖尿病、尿毒症等。死亡的直接原因,大多是基础性疾病导致。

这些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同时感染了新冠,虽然新冠引发的肺炎不一定严重,但基础疾病的救治,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大江东:最近吉林和上海公布的新冠死亡病例大多系由基础病致死,这与两年前武汉公布的死亡病例通常伴有“严重呼吸困难”不同,这是否说明新冠死亡的标准有所调整?

张文宏:新冠流行之前,这些有着多脏器严重合并症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一般来说是在原来治疗机构或是护理机构治疗的。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这些病人会集医院。他们患有较为严重的多脏器功能不全,当合并新冠感染时,部分患者即便新冠本身肺炎症状不重,我们计算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时,仍将这部分因基础疾病死亡的病例计算在内。

大江东:从救治角度看,上海这波疫情,和之前的武汉情形有哪些异同?上海在救治重症方面有哪些办法?

张文宏: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流行以来,我们发现与早期武汉疫情期间有重大差异,当时新冠肺炎病死率最高的时候达5%以上。今天,即便把基础疾病死亡的病例计算在内,上海总病死率维持在0.%(87/48.8万),而其中新冠重症肺炎死亡占比很低。目前对病死率造成最大影响的,是高龄患者与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故,这是上海当前救治面临的最大挑战。

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流行期,新冠阳性的基础疾病或其他急性疾病患者救治,会造成医疗资源上的压力。很显然,阳性病医院进行收治,医院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治疗新冠症状,还要对各基础病专科给予同质化救治。

基于此,针对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且重的特点,多学科重症患者的救治要求很高。上海汇集了全市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余名重症医学专家,加上外省市支援的专家,共同组建了9支重症救治团队,进驻8医院,对新冠重型、危重型和新冠阳性合并基础疾病重症患者,实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治疗。医院的专科救治能力,医院医院多学科专科治疗组,成立了15个专科53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市级专家团队,利用紧急开发的会诊平台系统,医院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会诊,一人一策开展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我们注意到,医院更需要强有力的医疗支持。救治资源需要逐渐向基层下沉,提高基层对新冠患者的救治力量,实现医疗资源全覆盖。医院宁光院士率领团队医院对接,医院的重症医学团队深入社区一线救治,都是充分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实施医疗资源全覆盖,提升对老年脆弱人群救治效果的全新探索。总之,未来对抗奥密克戎流行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人民战争。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让老年人和脆弱人群摆脱疫情带来的重大风险。

大江东:着眼长远,您对新冠重症的救治有哪些建议?

张文宏:未来,我们要建立更为科学的救治体系,努力将奥密克戎的危害降到最低。

下一阶段,应对传播率极高的奥密克戎病毒,一医院成为不仅仅医院,更是救治新冠阳性但基础疾病更医院,大力推动各专科力量的投入,给核酸阳性脆弱人群提供与疫情前同质化的专科治疗。

另一方面,要大幅度提升前阶段因为担心疫苗副作用而没有接种的这部分人群的疫苗接种。已经有很多证据证实,这部分人群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率不高,但是不接种带来的重症和死亡风险极高。

在上海,出现重症肺炎症状的新冠患者,绝大多数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者基础疾病患者。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动疫苗接种,对疫苗接种有困难的老年人与长期基础病患者,可以积极地送疫苗上门,一定要保护好这部分脆弱人群,免于新冠流行带来的风险。

只有把他们保护好了,我们才有勇气说:我们有条件摆脱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了。

急诊、门诊、用药……

上海新冠之外病患就医配药情况如何?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发布信息,明确新冠之外的患者就医流程,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进出小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各医疗机构要及时转运、妥善处置急危重症患者,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及时救治需要急诊急救的患者。

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大厅外,一名患者在给值班人员出示核酸检测报告。(新华社记者杨金志摄)

市民急诊、门诊就医是否顺畅?用药需求能否及时满足?“新华视点”医院追踪采访。

1

急诊:没有核酸检测报告可以吗?

记者从24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相比4月初,近期36医院的门诊量增长了%,急诊量增长了65%。36医院中开设了33个急诊就医点,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

4月16日晚,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大厅外,虽然已经临近夜间12点,但来到急诊就医的市民依然很多。记者观察,一小时内约有15名患者进入急诊大厅,其中不乏一些坐轮椅或躺在担架上、需要紧急送至“缓冲区”处置的患者。

记者发现,受封控措施影响,很多紧急就医的市民并不能保证自己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报告“不断档”。“没有核酸报告能不能进急诊”是一些市民在就医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日,上海市明确,如急诊患者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置,医疗机构应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转移至专门的隔离缓冲区域;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的,在专用手术室立即开展手术救治。整个过程中,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医生,她可能突发急性肠胃炎,能不能让我们赶紧进去看一下?”在急诊大厅外,看着腹部疼痛难忍一直无法站立的妻子,来自闵行区颛桥镇的向先生额头急出了汗。

“您没有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吗?”面对“大白”的询问,向先生仔细查看手机才发现,中午刚做完的核酸检测还未出结果。

“那我们可以先进去吗?”向先生问。“可以,您到对面核酸检测窗口优先采样,不需要等待结果,凭检测凭条就能进去看诊了。”

两位在急诊大厅门口值班的“大白”告诉记者,在每天近8个小时的值班时间里,他们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如何做到既保证正常接诊又防止院内感染?把握平衡并不容易。现场的医生告诉记者,急诊要把握的是“急”字,确认急症后,医护人员会依据政策加紧处理。由于医疗资源比较紧缺,对于一些希望错开日间门诊、在晚上看急诊的普通患者,我们会说明,急诊由于相对放宽疫情监测尺度,感染风险大,劝说他们尽可能在日间更安全的情况下就诊。

4月2日,上海市明确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在规范防疫的前提下已全部开放。但记者了解到,由于上海部分医疗机构转型为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承接感染者治疗,部分急诊因遇到阳性感染者处于暂时消杀阶段,急诊接待总量较过往明显减少。同时,由于近期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医疗机构发现阳性感染的风险高,给急诊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医院都在动态调整中,为急诊患者得到救治尽力而为。”一名医护人员说。

2

普通门诊:非急症看病顺畅吗?

“我女朋友嗓子疼了很久,现在门诊可以看吗?”医院,来自嘉定区的何先生向医护人员询问。

“门诊正常开放,她在全科门诊看就可以。”医护人员说。

何先生说,此前他已经带着女朋友医院,门诊均已经暂停,只好带着女朋友跨区就诊。

医院,记者了解到,目前门诊开放时间与疫情前一样,都是周一到周六开诊,基本处于全部科室开诊的状态。一名门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三区”划分的动态调整,自行前来就医问诊的患者有所增加,目前门诊单日接诊量在人次左右,和上周相比数量有一定增长,但与疫情前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鉴于目前大部分就诊市民以看慢性病和配药为主,医院专门抽调各科室力量增援,增开全科便民门诊科室,满足患者“一站式”就诊、配药需求,减少院内人员流动。

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珺(左)在全科便民门诊向一居民小区代购药品的志愿者询问患者情况。(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这次听说全科门诊需要加派人手,我第一时间报了名。”中医科副主任医生王瑱告诉记者,这一周他每天接诊都超过人次。

“我爱人的孕期已经39周了,估计下周就要入院预备生产了。”在妇产科诊室外,开私家车从宝山区来到十院的陈先生带着妻子正进行住院前的最后一次产检。“目前她和胎儿的状态都还不错,马上要当爸爸了,很激动。”陈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市大部分医疗机构的门诊在符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常开诊,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因配合疫情协查工作暂停医疗服务。对于暂停医疗服务的机构,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会在“上海发布”公布名单。

记者了解到,受医疗资源和转运力量的限制,对于一些患者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和没有私人车辆的患者来说,就医难问题仍然存在。

3

用药:居民药单能配齐吗?

疫情期间,由于配药物流运力不足,加之一些药品需要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处方后开具,线下配药仍然是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主要选择。

目前,上海已明确要求,相关医疗机构要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市民疫情期间的配药需求。

采访中,一些患者向记者反映,虽然“健康云”开通了线上配药渠道,但配药等候时间较长。对此,上海市有关方面表示,正在全力改进,从技术、运力等多个层面提质扩容,协调邮政车辆参与药品运送“绿色通道”,与药品物流仓库和街镇配送点以“接力”方式向终端运输,尽快满足市民需求。

同时,上海市正在按“应开尽开”要求推进零售药店恢复经营并向社会公布名单,努力释放药店社区药品供应服务功能。

医院,医院文员薄禄梅推着一辆装得满满当当的小推车,穿梭在门诊大厅。记者看到,小推车里装的是一袋袋已经分装好的药品。

“xxx在吗?你的药配好了。”在门诊大厅外,薄禄梅和同事将配好的药品分发给室外等候的市民。薄禄梅告诉记者,这样的“一来一回”,她每天要重复三十多遍。

疫情期间,医院线下配药服务一直持续运行。为避免人群聚集,方便环境消杀,医院在门诊大厅外的广场上搭建帐篷,设置临时“简易门诊”。工作人员在室内完成交单、取药后,再将药品拿到室外分发。

考虑到不同人群配药数量存在差异,医院还将室外区域分为志愿者“代购”大单接待区和“散客”小单接待区。

“医生,这是我们小区的单子,您看一下能配齐吗?”在“代购”大单接待区域,来自普陀区长征镇的社区志愿者朴韩赫一手拉着一辆折叠小推车,一手将多位居民的医保卡和用药需求单递给医生。

朴韩赫告诉记者,这份需求单上面有用药人的姓名、病症、用药名称等。医院的前一天,他和几名志愿者一起摸排了社区居民的用药需求,并用了半天时间完成需求单的填写。

在医院药房,一名工作人员按照用药需求单配药。(新华社记者袁全摄)

“由于小区还处于封闭管控状态,很多居民不便外出。了解到这里可以配药后,我们就向社区提了外出申请,希望今天能把所有居民的药一次性买齐。”朴韩赫说。

门诊办公室主任戴云表示,由于近日“三区”划分的动态调整,能走出小区来配药的市民越来越多,也有市民反映排队的时间过长,排队秩序要进一步规范。后续,门诊将会进一步调整优化,逐步开放一些室内空间对患者进行分流。

(原标题上海明起“三区”内全员核酸筛查!张文宏新研判!非新冠病患就医情况如何?团购到货如何拿取、消毒?)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流程编辑t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