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动物疫病猪传染性胃肠炎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m.39.net/pf/bdfyy/dbfzl/

猪传染性胃肠炎

(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TGE)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和脱水。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可高达%;5周龄以上的猪病死率很低,较大的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但病猪掉膘明显,饲料报酬降低。因此,本病发生后常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猪业较严重传染病之一。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TGEV)。该病毒的粒子呈球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为80-nm,核芯含单股RNA,有囊膜,表面有一层长12-28nm的棒状纤突。用磷钨酸负染扫描电镜观察时,可在病毒粒子的周围见有花冠样突起;透射电镜观察时,病毒多呈圆形而位于内质网腔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黏膜,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中;在鼻腔,气管、肺脏、脾脏,肝脏、血液和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中,也能查出病毒,但含病毒量较低。据报道,本病毒也可能是猪慢性肺炎的一种病原体,在流行间歇期隐藏在大猪的肺脏而成为仔猪的传染来源。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可在猪原代和继代肾细胞、猪唾液腺原代细胞、猪甲状腺原代细胞、猪睾丸细胞系(ST)、猪肾传代细胞系上生长,其中以ST细胞最敏感。初次分离的野毒株可能没有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但连续培养后则见出现细胞肿胀、变圆、空泡化、皱缩等病变,继之崩解、脱落,使单层细胞变成网眼状。

研究证明,TGEV只有一个血清型,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无抗原相关性,但与犬冠状病毒和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之间有抗原交叉关系。犬和猫被认为是TGEV的携带者。

病毒对日光和热敏感,在阳光下暴晒6h可以灭活;加热至56℃45min或65℃10min即全部杀死,病毒对胰蛋白酶和猪胆汁有抵抗力;对低温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内脏和肠内于-20℃条件下可存活8个月之久,病毒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较弱,常用消毒药容易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

本病只能感染猪,而其他动物均无易感性。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的乳猪,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断奶猪,育肥猪和成猪的症状较轻,大多数能自然恢复。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从粪便、乳汁、鼻计中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及用具等,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害易感猪。病毒也可通过乳汁传染给仔猪。另外,密闭式的猪舍,湿度大、猪只密集、数量多时也易发生本病。

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季,不易在炎热的夏季流行,产仔旺季的发生率高,我国以每年的12月份至翌年的4月份为高发期。在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生,传播迅速,在1周内可散播到各年龄组的猪群。在老疫区则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发生,发病猪不多,一般为母源抗体不足乳猪和断奶后的仔猪,而隐性感染率很高。母猪多不发病,但乳汁中常有抗体,通过哺乳可使乳猪获得不同程度的被动免疫。仔猪断奶后由于没有了母源抗体的保护作用,重新成为易感猪,而使本病的传播延续下去。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随感染猪的年龄而有差别,仔猪一般为12-24h,大猪2-4d。本病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到整个猪群。其主要症状因感染猪的年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1.哺孔猪首先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通常呕吐多发生于哺乳之后,由于呕吐和腹泻,病猪多精神沉郁,消瘦,被,被毛粗乱无光泽。粪便为乳白色或*绿色,带有小块未消化的凝固乳块,有恶臭;由于病猪多发生呕吐,故在粪便中常见混有乳白色的胃内容物。在发病末期,由于严重脱水和营养缺乏,病猪极度消瘦和贫血,体重迅速减轻,体温下降,恶寒怕冷,常聚集在一起相互挤压而保温(图1-7-4),病猪常于发病后2-7d死亡。乳猪发病的特点是: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通常出生后5d以内仔猪的死亡率为%。而日龄较长耐过的小猪则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甚至成为僵猪。

2.育肥猪发病率接近%。突然发生腹泻,食欲不振,运动无力,恶寒怕冷,病情轻的猪常相互拥挤在一起,借以取暖,而病情较重的猪则散在,全身肌肉颤抖,腹泻明显,粪便呈粥样或水样,颜色多为淡*绿色、灰绿色或茶褐色,内含有少量未消化的固体物。与哺乳仔猪相比,育肥猪的呕吐很少发生。病程约1周,腹泻停止而康复,很少死亡,在发病期间,增重明显减缓。

3.成猪感染后常不发病。部分猪表现轻度水样腹泻,或一时性的软便,对体重无明显影响。

4.母猪妊娠母猪的症状往往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症状。哺乳中的母猪发病多表现高度衰弱,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腹泻。此时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

病理特征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轻重不一的卡他性胃肠炎。剖检见病猪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可视黏膜苍白或发绀。胃膨满,胃壁菲薄,血管扩张充血,胃内滞留有未消化的凝固乳块和气体。在3日龄乳猪中,约50%在胃横膈膜面的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扩张,肠腔内有大量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淡*色凝固乳块,肠壁变得菲薄,呈半透明状,血管呈树枝状充血。肠系膜淋巴管内见不到乳白色乳麇,表明脂肪的消化吸收或转运发生障碍。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肠壁淋巴小结亦肿胀。

肠绒毛萎缩

病理组织学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黏膜的绒毛明显短缩,上皮细胞变为扁平状或立方形,发生空泡变性,并伴发坏死、脱落,黏膜充血,水肿与白细胞浸润等。扫描电镜观察,肠系膜的绒毛明显短缩,成扁平状。

诊断要点

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若要进一步确诊则需分离病毒、新生仔猪的感染试验、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病理检查时,通常采取病猪的小肠,制作冰冻或石蜡切片,用荧光抗体法进行检查,近年来也常运用RT-PCR技术和非放射性cDNA探针技术进行确诊。

类症鉴别

诊断本病时,应注意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仔猪白痢、仔猪*痢、仔猪红痢、猪副伤寒,猜痢疾等疾病予以鉴别。

1.猜流行性腹泻传播速度较慢,病死较低,应用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测出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抗原和病毒。疗效不明显。

2.猪轮状病毒病8周龄仔猪和寒冷季节多发,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症状与病理变化均较轻。应用电镜检查或荧光抗体检测,可检出猪轮状病毒。加强护理,能提高疗效。

3.仔猪白痢10-30日龄乳猪常发;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病死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状稀便,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剖检的特征为小肠呈卡他性炎症,空肠毛无萎缩或有局限性萎缩病变,能分离出大肠杆菌,用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疗效。

4.仔猪*痢1周龄以内的乳猪和产仔季节多发,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但架子猪和成年猪不发病。病猪少有呕吐,排*色稀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剖检见小肠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能分离出大肠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

5.仔猪红痢3日龄以内乳猪常发,1周龄以上者很少发病。偶有呕吐,排出红色黏粪。剖检见小肠出血、坏死,肠内容物呈红色,坏死肠段浆膜下有小气泡等病变。从肠内容物中能分离出魏氏梭菌。一般来不及治疗。

6.猪副伤寒多发于断奶后的仔,一个月以下的乳猪很少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急性型,初便秘,后下痢,排出恶臭血便,耳、腹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后期呈青紫色。慢性者,便秘与下痢反复交替,粪便呈灰白、淡*或暗绿色。皮肤有湿疹。剖检时在盲肠、结肠见有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肝、淋巴结、肺中有坏死灶等病变。能分离出沙门氏菌,综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7.猪痢疾2-3月龄仔猪多发,30日以内的乳猪少见。本病季节性不明显,缓慢传播,流行期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排出混有血液的便或水样血便。剖检时,主要病变在大肠,呈现卡他性出血性大肠炎,病程稍长可见到纤维素性坏死肠炎变化。从肠内容物中能分离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早期治疗有效。

治疗方法

本病无特异性药物进行治疗,但采取对症治疗,可以减轻脱水,电解质平衡素乱和酸中毒;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仔猪舍的温度(最好25℃左右)和于燥,则可减少死亡,促进早日康复。为此,让仔猪自由饮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钠36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常水0ml,调节电解质平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肠上皮坏死

为防止继发感染,对仔猪,尤其是2周龄以下的乳猪,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应用链霉素加米壳合剂治疗,其疗效极为显著。用法是:链霉素万单位的2支、米壳25g、白糖50g,先将米壳放入ml水中煎煮取汁ml,用纱布过滤去渣,加人链霉素和白糖。大猪一次内服,小猪减半,一般2次可愈。还可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庆大霉素(8万-12万单位,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ml,一次静脉注射)或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痢菌净可按每千克体体重10-30mg,一次肌内注射,日注2次;内服时,药量加倍;*连素1.2-1.5g,一次内服,日服2-3次,连服2-4d;碱胺脒0.5-4g,次硝酸钠1-5g,小苏打1-4g,混合口服,0.1%高锰钾溶液,按每千克体重内服4-5ml,每天1次,连服2d。

此外,还可用中医中药方法,如用马齿范、积雪草、一点红各60g(新鲜全草),水煎服;算盘子树叶50g、*荆叶25g,乌药叶25g,研细末,加白糖50g,分两次内服(此剂为10头乳猪的一天用量),铁苋菜、地锦草、老鹳草、酢浆草各g,加水煎浓,分两次内服(10头乳猪的一天用量)。在应用中草药的同时,还可选用穴位进行针灸。主穴:三里、交巢、带脉;配穴:蹄叉和百会。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首先要注意管理。猪舍要经常消毒,保持舍内清净卫生,在寒冷季节应加强养管理,防寒保暖;注意不从疫区或病猪场引进只,不准无关人员进入猪舍,以免传入本病;若要引进猪只时,要注意检疫、隔离和观察,防止引进隐性感染猪;防止犬、猫等动物进入猪舍而带入本病。

据研究,TGE是典型的局部感染,可引起良好的局部免疫(黏膜免疫),乳猪从含有中和抗体的初乳和常乳中可获得抗体,而达到良好的兔疫效果,此即为乳源免疫。因此,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5d及15d左石,以猪传染性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经肌肉及鼻内各接种lml,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让哺乳仔通过吃母奶而获得抗体,产生被动免疫,能有效地预防本病。另有资料介绍,在母猪分娩前2-3周,用病死仔猪的肠内容物稀释液混入饲料内,对母猪进行口服感染,可以使乳猪获得良好的乳源性免疫。但使用该法,母常能随粪便长期排毒,造成环境污染,使本病反复发生、故使用时应配合及时消毒等防控措施。另外,在小猪出生后,以无致病性的弱毒段苗口服免疫,每头仔猪口服1ml,使其产生主动免疫,也是预防本病的好方法。

当猪群发生本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并用消毒液对猪舍、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尚未发病的猪应隔离在安全的地方饲养,并紧急注射灭活苗或弱毒苗,降低猪只对本病的易感性。

汇编销售公司王同淑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的诊断防治措施

世界范围内败血型猪链球菌病散布范围广,多地均有疫情发生,而且血清型较多,其抗原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成为多年来影响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流行病学

大面积集约化的养猪场是流行性链球菌病的多发地,通常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在闷热、通风不良、低矮、简陋的猪舍。所有年龄段的猪都易感染此病,主要以30~60公斤的架子猪居多,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是新生仔猪和哺乳中的仔猪,怀孕母猪发病率相对较低,成年猪因免疫系统完善发病率较少。该病具有地方流行性,在疫区呈现爆发性发生,多数为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甚高。与大多数猪疫病一样,病猪、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染主要经过呼吸道、伤口、消化道,新生仔猪常经脐带感染。慢性型猪链球菌病传染呈现散发性,无明显的季节性划定,但多以5至11月份发生。

猪链球菌

临床症状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症状主要有呼吸喘息且急促,眼结膜明显潮红,流泪,流鼻液,食欲较差或废绝,出现便秘或腹泻的症状,在耳、腹部、四肢末端、后臀部及睾丸部位皮肤有紫斑呈紫红色皮肤,并伴有出血点出现,黏膜、浆膜、皮下出血,鼻黏膜紫红色、充血及出血,其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常见有大量泡沫。在此病的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的病例,不见明显症状就死亡给诊断带来较大困惑,病程稍长的猪则体温会升至40至43℃,全身临床症状明显,易判断。

病理变化

给发病猪采血后发现血液凝固不良,死猪的尸体僵化不完全,其鼻或口中流出淡红色的液体,剖开尸体后现皮下结缔组织出血点,咽软骨充血,气管黏膜发红,并充满大量淡红色泡沫,症状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颌下、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液明显增多,颜色发淡*,心外膜则有少量出血点,心内膜可见紫红色出血条或出血点,脾脏比正常脾脏大2至3倍,脾脏质地脆软、结构模糊,胆囊部充盈肿大,胆囊壁呈胶样水肿,肝门淋巴结肿大,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肿大,有的淋巴结切面坏死或化脓。浆膜和黏膜及其皮下均有出血斑,心包及胸腹腔积液、积液浑浊,含有絮状纤维,附着于脏器之上。膀胱积尿、尿液浑浊不清。

猪链球菌体表症状

实验室诊断检验

无菌采集病料,再进行形态观察,将其肝触片、心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镜检,发现有单个或成对的菌球。细胞分离培养后,将上述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和鲜血琼脂平板,于37℃培养48小时,结果在普通培养基上未见菌落生长,在鲜血培养基上可见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微隆起、不透明、不溶血、中等大小的菌落。挑取可疑菌落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或3-5个短链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再进行生化及耐性试验,发现分离出的菌在糖发酵试验中对麦芽糖、乳糖、蔗糖、海藻糖及柳醇产酸但不产气,并发酵出甘油。在葡糖糖培养液中培养最终pH值为5.1,耐盐(6.5%氯化钠)试验呈阴性,在含有0.1%的美蓝牛奶培养液中不见生长,不水解马尿酸盐。在动物接种试验时,按照常规将培养的菌落制成细菌悬液,取6只小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小鼠,试验组每只注射0.2ml细菌悬液,对照组各注射灭菌生理盐水0.2ml,隔离饲养,结果接种后3天内实验组小鼠全部死亡,对照组无异常。取死亡小鼠的肝,将肝抹片、染色、镜检,发现与病料分离的细菌型态一致是单个或成对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所获得的菌落特征也与病料中分离的菌落型态一致。最后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培养菌均匀涂抹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贴上药敏纸片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然后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显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抑菌圈直径为1.8㎝,林可霉素为1.5㎝,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为1.0㎝,甲氧苄氨嘧啶为0.5㎝。

猪链球菌肺部病变

预防治疗

防止疫病发生须提高周边环境卫生加强管理,加强圈舍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或无害化处理,消毒发病现场及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处理。治疗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病猪可用大剂量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连续使用3到5天。以摘自《农业知识》科学养殖专栏的实例为例,文中提到对正在发病的2头架子猪用青霉素治疗,每头每次万U肌肉注射,每天2次,对全组其他未发病的猪全部进行预防性青霉素注射,每次80万U每天2次,连续2天,同时进行环境的清洁消毒、灭除蚊蝇,对周围村庄未见发病猪立即使用链球菌疫苗紧急免疫预防,2天后病猪治愈,周围环境未见其他猪发病。对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的药物是:氨苄青霉素、先锋Ⅳ、先锋Ⅴ、先锋Ⅵ,小诺霉素、磺胺六甲氧,磺胺五甲氧等。免疫预防可用灭活疫苗或弱毒冻干苗肌肉注射,免疫期6个月。

环境选择及圈舍消毒

猪舍建筑在建设之初就要考虑到建筑密度不能过大,建于利通风降温的地方,公猪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区,既与母猪舍相邻,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哺乳母猪舍、育成猪舍、后备猪舍要建在距离猪场大门口稍近一些的地方,以便于运输。猪舍密度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及猪群间相互感染,猪舍之间的距离至少8米以上,每栋猪舍之间最好要有隔离带(种植果树、林木等)。空栏后,按单元或区域进行2次大消毒间隔一周,日常消毒中,夏季每天消毒,冬天每周消毒,疫情严重时可每日消毒2次,妊娠母猪转栏后进行大消毒,母猪入产房时,体表喷雾消毒,消毒药物有复合酚类(克辽林、来苏尔)、醛类(如福尔马林、戊二醛)、有机氯类(氯胺、漂白粉、碘伏)、氧化剂(过氧乙酸、高锰酸钾)季铵盐类(新洁尔灭、洗必泰)等。猪舍内常用消毒方法有:喷雾消毒、浸泡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喷洒消毒、火焰消毒等。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猪舍清洗完毕后消毒、带猪消毒、猪场道路周边及车辆的消毒,常用药物有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浸泡消毒多用于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鞋、浸泡器具等,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煤酚溶液是常用药物。熏蒸消毒主要是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作用产生甲醛气体消毒,在使用剂量方面一般是根据房屋空间决定,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在21℃以上70%相对湿度以上密闭熏蒸24小时,甲醛熏蒸消毒期间不可有猪进入。紫外线消毒主要用于猪场入口、更衣室,喷洒消毒用于猪舍周围、入口、产床下等下面撒放石灰乳或者烧碱,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很有效。火焰消毒法使用较少,在猪经常接触的地方使用酒精、汽油、柴油、液化气喷灯进行火焰灼烧已达到杀灭病菌的作用。

小结

预防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的发生要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发病特点、病理剖解及药物的免疫治疗方可有效,再经过实验室检验和动物接种试验确诊是否为败血型猪链球菌病。急性败血型猪链球菌病虽然发病快速,常常是来不及治疗便死亡,但在临床上并不难以诊断,一旦发现,及时注射治疗,同时,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圈舍、场地、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周边未发病的养殖户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和预防接种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质量管理部俞宗佑编审李克斌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或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