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报道:
作者
活宝源鱼病室梁芝源*晴胡飞胡雄
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
往期精彩报道:
生鱼价格疯狂上涨,莫让白点病毁了你的心血!专业人士分析病因,这些防治建议一定要记牢!
业内人士见解!深加工发展能否助推生鱼养殖模式的颠覆性革命?一、简介
急性肠炎病是珠三角地区秋季生鱼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病害。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猛,死亡率很高,短短数天时间损耗可达10%以上,病鱼除了具有十分显著的肠炎症状外往往无其它明显病症,因此,养殖户普遍称其为“急性肠炎病”。
二、发病情况
从发病规格看,该病主要发生于一龄鱼(当年苗种),尤以~g的中成鱼为最,二龄鱼(跨年苗)基本不发病。
从发病季节看,该病一般从九月中下旬开始零星出现并逐渐增多,十月份至十一月中上旬为流行高峰,十一月下旬降温后逐渐消失。但是,今年受异常气候影响,九月份气温较往年偏低2-3℃,该病提前到来,在九月中旬已大规模发病流行(该病的流行与气温高度相关)。
从发病规律看,换水等强应激事件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常态,尤其是一些长期未换水的池塘首次换水时。
从发病过程看,该病的病情发展十分迅猛,第一天死亡几十尾,第二天增加至数百尾,第三天甚至增加至上千尾,如果处理不当,短短几天时间即可损耗数千尾(可达10%以上),损失十分惨重。
三、主要症状
塘边观察,开始发病时,仅见个别病鱼黑身、趴边,次日,病鱼迅速增多,并可见部分病鱼在水面“抽筋”、“打转”等(P01)。
取典型病鱼观察,可见其体表偏黑,但外观完好(P02);鳃丝基本红润;解剖,可见肝脏淡红或棕*,脾脏、肾脏红润,无明显异状(P03);鳔有瘀血斑(P04);胃、肠严重充血发红(P05)。
■左:P01,示病鱼“抽筋”、“打转”;右:P02,示病鱼体表完好。
■左:P03,示病鱼肝脏淡红;右:P04,示病鱼鳔严重淤血
■P05:示病鱼胃、肠道严重充血发红
四、实验室检测
经检测,发病池塘除个别亚硝酸盐偏高外,水质指标(pH、氨氮、亚硝酸盐)均基本正常。
取典型病鱼3尾,依次剪取适量鳃丝组织、体表粘液等制成水浸片,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寄生虫;无菌操作,依次取病鱼后肾组织接种于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二段法划线后置于30℃恒温箱培养,每天观察,连续观察3天;无菌操作,依次取适量病鱼后肾组织,利用PCR技术检测鳢科鱼类常见病毒(SCRV)。
经过大量检测分析,患急性肠炎病的生鱼,均未检出寄生虫或仅有个别车轮虫(P06);后肾均分离不到疑似致病菌(P07);弹状病毒(SCRV)检测结果均呈强烈阳性(P08)。基本可以确定生鱼急性肠炎病由弹状病毒引起。
■左:P06,示鳃部无寄生虫;右:P07,示后肾未培养到疑似致病菌(48h)
■左:P08,示病鱼弹状病毒强烈阳性;右:P09,示部分病样病原检测摘要。
五、预防要点
急性肠炎病实际上一种弹状病毒病,该病的流行依赖于适宜的水温(22~25℃),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从发病规律看,换水是该病的最主要诱因。一方面,换水改变了水质,并有引入病原的潜在风险,同时,换水使鱼产生巨大的应激,削弱了鱼体的体质;另一方面,换水后生鱼摄食往往明显变好,很多养殖户难免会加料,摄食过饱进一步降低了鱼体的免疫力。这都为该病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因此,为了预防生鱼急性肠炎病,在该病的流行季节,应以改底补菌等人为调水为主,尽量避免换水。具体措施为:在晴天上午,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二氧化氯泡腾片等进行改底消毒,次日,施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以维持水质适宜的肥度,减少有害物质积累,改善水质。
如一定要换水,则应充分做好抗应激措施,具体为:换水前,先停料一餐,减轻消化负担;换水时,适量泼洒Vc等,提高鱼体抗应激能力;换水后,严格定量投喂,缓加料,切勿过度投喂。
六、治疗方案
综合大量的实验室检测和塘头诊断,如在塘边能观察到“抽筋”、“打转”等症状,且病鱼仅有明显的肠炎和鳔淤血现象而无其他明显病症,则该类病鱼的弹状病毒阳性率极高(超过95%)。如同时出现以上症状,则应按弹状病毒病进行处理,具体措施为:
①水体消毒:复合碘+五*类中草药等,全塘泼洒,隔天一次,连续2-3次。
②停料。一般3-5天后病情开始稳定,此时逐渐恢复控料投喂,并拌喂胆汁酸、五*类中草药等,连续5天,基本即可痊愈。
注意,期间切忌换水等强应激性操作,也需避免使用二氧化氯等刺激性药物,尽量减少应激,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七、实例分享
佛山南海,池塘水面6亩,水深2米,养殖生鱼(杂交鳢)约20万尾,规格为全长24~30cm,存塘鱼总重量约5.5万斤,日投料28包。
9月3日,塘主发现鱼群异常,有个别鱼黑身、趴边,当天死鱼三四十尾。
9月4日,病情急剧恶化,损耗达七八百尾。塘主以为是亚盐中毒,遂换水。
9月5日,病情进一步恶化,早上即打捞死鱼达一千多尾。遂采样送至活宝源鱼病室进行全面检测。经沟通,该塘存在“抽筋”、“打转”等现象;经全面检测,该病鱼症状仅表现为鳔有瘀血斑和胃、肠严重充血发红,无其它明显病症,未检出寄生虫。初步判断为急性肠炎病(弹状病毒病)。塘主遵建议立即停料,傍晚使用复合碘、五*类中草药等进行水体消毒。当天损耗两千余尾。
9月6日,病情有所好转,损耗七八百尾。继续停料。(经PCR技术检测,确诊弹状病毒病)
9月7日,病情继续好转,损耗一两百尾。再次使用复合碘、五*类中草药等进行水体消毒,傍晚开始恢复少量投喂,并拌喂胆汁酸、五*类中草药等。
9月8日,病情持续好转,损耗五六十尾。控料投喂,并拌喂胆汁酸、五*类中草药等。
9月9日,损耗二三十尾。继续控料投喂,并拌喂胆汁酸、五*类中草药等。
9月10日,病情基本稳定,仅有零星个别死鱼(均已发臭)。
梁工按:实际上,一龄生鱼都容易感染弹状病毒而发病,但不同规格的生鱼所表现的症状有较大的差异。朝苗阶段,主要表现为“打转”,肠炎症状不明显;而中成鱼阶段则主要表现为鳔淤血和肠炎,而“抽筋”、“打转”现象不易观察。在防控方法上,本文所述均适用。
转载声明
本文为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版权合作请联系:tschuanm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