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论哪种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的,还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917/4698007.html

腹泻,是个不太好治疾病,无论中西药,但是中医辨证准确,用药老道,效果也不是不错。临床我常用以下几张方子。

一:寒性腹泻

急性腹泻,伴有恶寒怕冷,或者恶心呕吐,这是属于风寒泻,也是《伤寒论》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证,恶心加半夏。

葛根30克,麻*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5枚,我常用剂量。

本方实乃桂枝汤加葛根麻*而成,可以治太阳病项背拘急,也能治疗下利。

成无己:“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者,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下利,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

对于偏虚腹泻,恶寒怕冷,无汗,可用人参败毒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败毒散

处方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参(去芦)、川芎、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右十味,各三十两。

炮制为粗末。

方中羌活、独活善祛一身风湿之邪。解表止痛;柴胡、薄荷、川芎疏散风邪,助羌、独解表疏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理气化湿祛痰;人参益气扶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在表散药中配用人参一味扶正祛邪,可鼓邪从汗而解。正如吴昆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气,故日败毒"。综合全方,有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之功。对正气不足,感冒风寒湿邪,或疮疡、痢疾初起,见有上述症状者,皆可应用。

《寓意草》,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

二:湿邪腹泻

腹泻如水,因为肠道水液过多,这种必须利水。如果病人伴有口干口渴小便不利,全身怕冷怕风感觉这就五苓散证。

桂枝6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我常用剂量,也可以打散,冲服,多饮热水。

五苓散经方家常用各种疾病,尤其水液代谢失常,桂枝温阳解表,其余健脾祛湿,脾运水湿正常,则腹泻可止。

石室秘录记录说:脾经之病,如水泻,乃脾气不温。水泻,用白术一两,车前五钱,二味煎汤,服之立效。(〔批〕分水神丹)。水泻者,乃一时水气侵脾,故倾腹而出。用白术以利腰脐之气血,用车前以分消其水势,此正治之法也。

张公曰∶白术、车前利腰脐,而消水气是矣。然而白术亦能健脾,脾健水湿自分,原不必借重车前。车前能通窍而安脏气,亦不止分消已也。脏安则水湿之气自消,各有专能。又能分助,所以奏效如神耳。

三:热性腹泻

《伤寒论》载太阳少阳合病必自下利,*芩汤主之。

*芩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5枚。我常用剂量。

*芩苦寒清热解毒燥湿,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热去则泻止。

门纯德先生说:记得年治疗一例姓王的男性患者,他是灵丘人,是地区医生训练班的学员,那年“亚洲流感”在中国暴发,当时训练班71人中就病倒了40多个,有以表证为主的,有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还有以胃肠系统症状为主的,而此患者是一个较重的胃肠型感冒。当他脱水较重的时候,当时的另一教员就准备给他输林格氏液,当时患者呕泻不止,眼窝深陷,颜面苍白,手足不温,脉细弱,输了三瓶(一瓶毫升)液体亦未止住吐泻,我当时给他开的就是本方:*芩、生白芍各四钱、甘草二钱、半夏三钱、生姜三片、红枣四枚。患者下午三、四点服药后到了晚上就想吃东西了,他吃了几片饼干,并未呕恶,到了第二天,再不出现水样便,后经调养痊愈。但需要说明的是,此方用于肠炎较好,痢疾就逊色了。

热邪进入阳明,三分表证,七份里证,口干下利,葛根汤主之。

葛根30克,*芩*连各10克,甘草6克,

本方葛根辛凉解肌退热,升清,芩连苦寒燥湿解毒止利。可用高热腹泻下利,尿*肛门红赤疼痛急迫,舌红苔腻,脉滑数。

四:积滞腹泻

还有吃了过多,食物积滞肠道,或者原有瘀滞等原因,导致腹泻久久不愈,因此这种必须下法。《金匮要略》记载: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复发者,病不尽故,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轻症保和丸之类,服用三五七天即可。有热证积滞,也有冷证,必须温下法。可用温脾汤加减。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功效。

大*15克;当归9克;干姜9克;附子6克;人参6克;芒硝6克;甘草6克

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热痢门中另有一温脾汤,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较本方少芒硝、当归,大*用四两,且附子用量大于干姜。前者寒盛,其症大便不通,脐腹绞痛,故硝、*并用,且干姜用量大于附子,意在以散寒为主;后者治久痢赤白,虽有寒积,但其证大便自利,故只用大*,并减其用量,同时重用附子,意在以温阳为主。两方虽皆为温下寒积,但其证有异,因之处方用药、用量则有所不同。此等入微之处,值得考究。

根据瘀滞性质,临床还有痰热积滞,这种实证需要礞石滚痰丸攻下即可。

五:酸敛法

久泻久利必须酸涩收敛,因为久病正气不足,往往滑脱不固,辨证补益基础加点酸敛效果大大提高。

如肾阳不足,大便滑泄不禁,可用禹余粮赤石脂汤。

伤寒论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一斤(碎),太一禹余粮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论》: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除此固涩之外,还有四神丸补肾固涩效果也佳。四神丸主要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大枣组成。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的久泻、五更泄泻、腹痛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等病症。

我岳母患有糖尿病,脑血栓等,近些年腹泻不禁,服用此药效果确实。

对于阴虚肾气不固腹泻,可用《温病条辨》地*禹余粮汤。

久痢,阴伤气陷,肛坠尻酸,地*余粮汤主之。

吴鞠通自注:此涩少阴阴分法也。肛门坠而尻脉酸,肾虚而津液消亡之象。故以熟地、五味补肾而酸甘化阴;余粮固涩下焦,而酸可除,坠可止,痢可愈也(按石脂、余粮,皆系石药而性涩,桃花汤用石脂不用余粮,此则用余粮而不用石脂。盖石脂甘温,桃花温剂也;余粮甘平,此方救阴剂也,无取乎温,而有取乎平也)。

地*余粮汤方(酸甘兼涩法)

熟地*禹余粮五味子

伤寒论方

87、桃花汤3味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阳虚下利,桃花汤。

赤石脂一斤,一半剉,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伤寒论云: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本方主治虚寒血痢证。下痢日久不愈,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阳虚阴盛、下焦不固者。

除以上还有一种脾阴不足,肝木横逆腹泻,临床治疗需要滋阴酸敛。前一阵曾治一例效果还好,今天分享给大家。

太子参15克,山药15克,扁豆15克,桔梗6克,白寇3克,薏米15克,木瓜10克,陈皮10克,谷麦芽各10克,鸡内金6克,乌梅10克,五剂日一剂,

二诊:大便不稀,日一次,头晕,偶尔两天一次,乏力,口干,口微渴,喜温水,喝凉水腹泻,怕冷无汗,睡眠可,饮食可。

*芪15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葛根20克,山药15克,扁豆15克,天麻10克,陈皮10克,谷麦芽各10克,炙甘草6克,七剂日一剂,

本方一诊即是酸敛法,药用太子参麦冬山药薏米等健脾养阴木瓜乌梅酸敛柔肝,兼能止泻,五剂大便好转,可见效果卓著。

六:温清法

温清法,可以想象这种寒热错杂,必须温清并用。代表方子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等,这里不细说了。

乌梅丸适合厥阴寒热错杂气血不足,半夏泻心汤适合脾胃不和,中气不足,湿热内蕴。值得一提,我用半夏泻心加桔梗仙鹤草治疗慢性腹泻效果还好。这是学习朱良春仙桔汤,用其中桔梗仙鹤草加到半夏泻心汤里边。

扫一扫添加作者私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