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是三张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方子。
《伤寒论》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洗),*芩、干姜、人参各三两,*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方: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芩三两,半夏半升(洗),*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四两(炙),*芩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连一两,干姜三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三张方子很相似,其中甘草泻心汤,后世的许多医生认为也需要人参三两。不过原文中没有,而且下文中也明确说了只有六味药,再加上人参就成了七味,上下文不符。所以暂不采纳。
这三张方子的煎服方法均与一般中药煎服方法不同,先要用一斗水(十升),煎成六升,去掉药渣后,再将药液单独煎至三升。这里的升和斗是汉代的计量单位,不是我们现在的升和斗。汉代的一斗,我们可以换成现代的ml,汉代的一两,可以换算成现在的3克或5克,半夏则常用6-10克。所以这三张方子在煎药时,可以用1升的纯净水浸泡10分钟后再用文武火煎到ml左右,去掉药渣后,再将药液单独煎,煎至ml,每次喝ml左右,日三次。柴胡汤和泻心汤均属于中医的“和法”,按照中医的煎药习惯,和法方剂都是这样煎药的,先煎好药后过滤掉药渣,再煎药液。
从《伤寒论》的原文来看,这三张方子的症状与现代的急性肠胃炎有些像。“心下痞硬”即脘腹胀满不适;“腹中雷鸣”即“肠鸣”;“谷不化”是指病人吃什么拉什么,消化不良;“干噎食臭”是指干呕,且口气有腐臭味;“胁下有水气”是指胃腔或腹腔内有积液,造成的振水音;心烦不得安是指心烦不眠。上述症状常见于消化道疾病,尤其以急性肠胃炎为多见。
所以《伤寒论》这本书是非常有临床价值的书,张仲景描述病人的症状详尽仔细,中医选方用药重视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的关键就在于收集病人的各种体征。今天的临床医生对这些症状也是非常熟悉的,我们看到这样的文字后,对张仲景的临床经验是很有信心的,说明他不是凭空猜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三张方子中都用到的一味*连,已经被现代制药企业提炼出其止泻的有效成分小檗碱后制成*连素片,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泻和呕吐,效果还行,不过这种药现在被归类为西药。
但以笔者的经验,单独用*连素有时解决不了患者的问题,还是得选用这三张泻心汤中的一张来煎药喝,效果才能更好。尤其是对久久不愈的腹泻患者来说,更是如此。有些患者吃*连素始终好不利索,但是在用泻心汤后就会好得快多了。
泻心汤中用到的*芩和半夏,是治疗发热和呕吐的重要药物,干姜有温里驱寒的作用,人参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大枣既能健脾胃,又能调和药的味道,生姜不但能加强半夏的止呕效果,而且生姜还有很强的利水的作用。
甘草泻心汤是一张基础方,其他两张方子是在甘草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来。如果患者恶心欲吐,则更适合用半夏泻心汤。如果患者恶心欲吐且振水音明显,则应选用生姜泻心汤。
而且甘草泻心汤还被用于治疗“狐惑病”,这种病现代叫做白塞氏病或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血管炎症性疾病。此病缠绵难愈,病情反复发作,可以侵犯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另外,癌症患者放化疗后也有类似的症状,用这三张泻心汤也有效。
在张仲景的另一本著作《金匮要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这种症状与白塞氏病相似,但是也与一些精神疾患相似,本来“狐惑”这个病名,就与精神疾病有关。日本的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一书中也记载了日本的汉方医生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多种精神疾患的案例,其中有一例女患者的症状非常奇怪,每晚梦游,而且在梦游中跳舞,服用甘草泻心汤后痊愈。
可见甘草泻心汤并不限于肠胃炎,只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方证对得上,用之就很有效。对待这样的古代用药经验,我们要继承下来,不能因为它古老而否定它的实用性。
按照张仲景的观点,三张泻心汤适合的患者都是在患“伤寒”和“中风”这种发热性疾病的过程中,或经误治,或因病情发展出现胃脘胀痛和泻利不止等症状的。但是正如胡希恕教授所言,有时并非误治,更可能是患者本身肠胃就不好,伤寒或中风后就会出现消化道反应。我们现在也知道一些病毒或细菌感染人体后,除了会让人发烧外,也还会侵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另外有些患者对食物过敏,古代医生不太清楚这一点,所以认为是误治导致病人腹泻,实际上不是这样。
比如欧洲人是游牧民族的后代,饮食习惯导致他们基因突变,他们在成人之后仍然能够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脱氢酶,所以他们喝牛奶没有问题。我们东亚人只有不到30%的人有这种基因突变,所以其余的70%的东亚人喝牛奶都可能会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还有一些人也因为基因突变,体内的乙醇脱氢酶水平特别高,这种人喝酒就很海量。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这样,有些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水平低,一碰含有酒精的饮品就不行。
像这样的病人都很容易因为喝牛奶或喝酒出现腹胀和腹泻的问题,他们是可以用泻心汤来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