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五大误区,家长一定要看, [复制链接]

1#

很多父母对抗生素的概念,还停留在治疗感冒,治疗腹泻,有的也了解了了不能滥用抗生素,总感觉传说中“耐药性”离得很远。尤其宝宝生病时,父母焦急万分,最要紧的是赶快治好,只要药能治病,哪里还顾得其他的。有的爸妈也会私下给孩子用药,其实殊不知你已经在悄悄给孩子服用“抗生素”!

其实有时家长也并不想用抗生素,医院医生都会开抗生素,医院还是小门诊,这就让家长很头痛了!

医院或者门诊,娃一感冒,就上头孢,一发烧,就吃阿莫西林……这几年来,滥用抗生素是儿科用药的普遍现象,也是爸妈又懵又怕的大难题。

无论是家长的病急乱投医,还是儿科用药,药店推荐,抗生素被过度依赖,放大了神奇作用!长此以往,孩子的免疫机制、耐药性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要知道,抗生素对于细菌而言是克星,但对于病毒几乎无作用。

一、《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央视曾有报道:抗生素用药比例,占据了儿童用药总体市场的88%!是应用抗生素最多的群体,更是抗生素滥用管控的重点。有数据显示,在儿童常见病中居于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传染性疾病,儿科是抗生素使用情况较为严重的领域之一。

因此,年国家卫健委再次发出《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所有医疗机构全流程限制抗菌药使用,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对儿童、老年患者等重点人群抗菌药物的使用。

二、辩证的认识一下抗生素

1.抗生素是什么?

抗生素是帮助宝宝抵抗细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消灭宝宝体内的细菌起作用;宝宝常用的抗生素剂型包括冲剂,片剂和针剂。

对严重细菌感染的宝宝,抗生素是有益的,甚至可以挽救宝宝的性命;但如果没有指征的经常应用抗生素,就会造成宝宝对抗生素耐药,甚至严重感染时无药可用。

2.什么情况下抗生素是有用的?

抗生素是用来治疗感染的药物,它们的“作战对象”是细菌,而不是病毒。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疾病情况,实验室检查(血液,大便或尿液)给宝宝应用合适的抗生素。

抗生素能帮助宝宝抵抗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p>

咽喉炎(一部分为细菌感染引起);肺炎(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发或合并细菌感染感冒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菌痢、霍乱等)家长给宝宝应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宝宝吃抗生素,给宝宝吃抗生素之前最好咨询下专业的儿科医生。尽管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但家长们往往相信是有用的,因为在病毒感染时给宝宝吃抗生素发现症状好转,而事实上吃与不吃抗生素均会好转。

小病习惯用抗生素,当时是管用,但是一旦孩子真得了什么必须用抗生素的药,就可能因为耐药性耽误孩子的治疗了。小孩自身是有免疫系统的,如果每次生病都派抗生素应援,时间久了,宝宝的免疫力也会下降的。

提醒,就算医生给开了抗生素,也一定要问清宝宝是什么感染哦。

其实就儿童而言,感染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即大部分情况下宝宝生病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

三、什么情况下抗生素无用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屡屡遭遇“耐药细菌”的挑战,而儿童更是“重灾区”。北京市药监局发布用药常识提醒家长,四种情况下不要用抗生素,以防孩子成为“耐药宝宝”。

1、普通感冒

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应注意让儿童多饮水和休息,而不是加用抗生素。

2、过敏性咳嗽或感染后咳嗽:多数不需使用抗生素。

3、夏季热

这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夏季热有严格的季节性,要区别于其他疾病所致的发热。很多家长误以为是感冒,给小儿服不少感冒药甚至抗生素,结果适得其反。

4、非细菌性腹泻

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过敏刺激、饮食不当、消化不良、使用药物、天气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而感染性腹泻中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如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也不需使用抗生素。

但是,若孩子为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菌痢、霍乱等),则应使用抗生素。

四、检查一下你家常备药,辨别有无抗生素踪影

对于孩子护理,尤其是1岁以内,一定要慎重,家长要识别抗生素

1、名字中带

磺胺类抗菌药,用作词头,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米隆等。

2、名字中带

各类抗生素都有用这个词干,如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

3、名字中带

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4、名字中带

头孢菌素类药物,用作词头,例如,头孢拉定、头孢地尼、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5、名字中带

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6、名字中带

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7、名字中带

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五、如果没有指征的乱用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结构和功能发育的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环境中抗生素的不良影响。抗生素滥用对孩子的危害远远大于成人。

1、破坏免疫力: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套完美的防御系统,那就是免疫力,帮助人体抵抗外来的入侵者。如果为了“预防感染”而给孩子过多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弄巧成拙,可能改变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孩子遭受真菌感染,诱发湿疹、过敏、哮喘等疾病;尤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一些器官组织尚未发展成熟,更容易受到抗生素的永久伤害。

2、易致肝肾受损

很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的,在其代谢过程中已经对肝、肾器官产生损害,而孩子体内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遭到抗生素的残害或潜在的残害,首当其冲就是肝、肾两个器官。另外,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容易造成儿童耳聋,环丙沙星等对孩子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

3、造成二重感染

如果在病毒感染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也可使体内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加重患儿病情;还会增加小孩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小孩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湿疹、哮喘等疾病。

4、出现耐药性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如果细菌出现耐药性,一旦生病,就会用更多的抗生素对抗致病菌,致病菌为了抵抗抗生素就会加速基因变异。

5、可致营养不良

抗生素杀死细菌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模仿细菌所需营养成分的结构,让细菌“吃掉”抗生素,使其不能再获得其他营养,最后把细菌“饿死”。

抗生素会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肠道内益生菌减少,会导致一些肠道疾病,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六、、目前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对于宝宝使用抗生素,家长往往有两种极端态度:

一种认为抗生素是感冒发烧的特效药,发烧必用。另一种视抗生素为洪水猛兽,无论宝宝的病情如何,坚决抵制使用。当然,这两种观点都不正确。除此之外,家长在给孩子用抗生素时还常犯下面这些错。

孩子得病,父母往往焦急万分,总是希望能马上用药且立即见效,由于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有时过于强调抗生素在病程变化中的作用,甚至在疾病的治疗中依赖抗生素,常见的问题有:

发热即是有炎症,就应该使用消炎药。有的父母急匆匆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在家已经服用抗生素了;有些父母就诊时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医院就诊,随意服用家中现有抗生素,缺乏选择性。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随意停服或间断服用,认为不发热即为病愈,或为省事不按药物说明服药,随意减少用药次数;预防用药,认为孩子病了,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了。抗生素应该怎么用?

北京药监局也曾经提示:

1、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一定要辨明症状,选择用药。

2、医生通常根据小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不合理地用抗生素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或病原菌不明的儿童,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3、另外,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切忌随意更换、停用。

4、一种药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频繁更换抗生素,反而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果是急性感染,用药48小时至72小时后效果不明显,症状没有改善,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调整用药。也不要症状刚刚消失,就停止用药,一般抗生素应使用至少3天方可停药。

家长们在日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谨记“四不*策”。

第一,不主动要求。如因普通感冒就医,不应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第二,不迷信输液。抗生素的使用有其规定的给药步骤,如果口服抗生素可见疗效则无需打针,打针即可痊愈则不必输液;

第三,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一定要遵医嘱使用。非专业人士没有这种经验,无论得病后自行购买抗生素,还是平时用抗生素“充实”家庭药箱,都会埋下滥用的种子;

第四,不抵制抗生素。医生如果根据宝宝的情况和检查,判断需要使用抗生素,家长应予以配合。

多年来,尽管对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在儿童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由于医生或父母的原因,仍存在着种种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家长应在在家庭护理中避免私自用药,踩坑“抗生素”,而儿科更应该确保抗生素用药安全,尤其是门诊,减少抗生素不必要的使用。参考文献:①央广网《国家卫健委再发通知限制抗生素使用再次升级》②大河健康报《北京市药监局:4种情况不要给儿童用抗生素》③健康时报《世卫组织呼吁应对抗生素耐药》④厦门日报《儿童滥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