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了就会用的ldquo针灸处方rd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72648061290025&wfr=spider&for=pc

可免费查阅:董氏奇穴处方穴位查询疾病查询董氏针灸*帝内经针灸学中医视频伤寒论系统解剖学

导读:今天继续学习一下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的“针灸处方”。

1

治手臂疼痛方

手臂冷风酸痛

肩井、曲池、手三里、下廉

手五里、经渠、上廉

本症系由“寒邪之气,流入经络”引起。寒主收引,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上述二方可交替使用或两方合用。

曲池、手三里、手五里、上廉可通调手阳明大肠经经气,肩井可通足少阳胆经经气,经渠可通肺经经气,诸穴均为循经局部取穴。取穴精当,效果必佳。

治腹内疼痛方

上腹部或下腹部疼痛

内关、足三里、中脘

关元、水分、天枢(寒湿饥饱)

腹痛多因“失饥伤饱”、“寒湿中得”、“冒风被雨”、“饱醉行房”等原因引起。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募穴的分布,有的在本经,有的在其它经络,其名称顺序如下:肺经的肺俞,心经的心俞,心包的阙阴俞,脾经的脾俞,肾经的肾俞,肝经的肝俞,大肠经的大肠俞,小肠经的小肠俞,三焦经的三焦俞,胃经的胃俞,膀胱经的膀胱俞,胆经的胆俞。

因为比较好记所以就不作口诀了,只对俞穴和募穴的关系作一些介绍:俞募穴均为脏腑经脉之气所输注、结聚的部位。皆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但二者的主治作用又各具特点。有书云:“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经气可以由阳行阴,由阴行阳,阴阳互通,腹背前后相应,从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总称。当机体发生病变,还有“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说。阴证,含有“脏病、寒证,虚证”之义;阳证,则含有“腑证、热证、实证”之上义。在临床上,“背俞穴”偏于主治阴性病症,“腹募穴”偏于主治阳性病症。

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的俞、募穴上可以表现出某些异常的变化,如皮肤变色,凹陷,突起,按压有结节、条索状,半球状的异物。在治疗之上,“俞募穴”不仅对脏腑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各脏腑络属的器官及皮肉筋骨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肝俞,为肝脏之气直接输注之处,有疏肝养血之功,主治肝脏病变,因肝“开窍于目”,故取肝俞可以养肝明目,又因“肝在体为筋”,还可以治筋脉挛急病。

1.俞募相配:又称腹背配穴。募穴在胸腹,与背俞相对,二者一前二后,一阴一阳,相互协同,对治疗脏腑病症疗效颇著,在临床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尤其是症状比较错综复杂的患者用配穴的疗效最佳。

.募合、俞原配合: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募穴与本脏腑合穴相配,本脏腑的背俞穴与本脏腑原穴相配,属于远近配穴法。由于募穴主治偏重阳性病症(包括腑病、实证、热证),背俞穴主治偏重于阴性病症(包括脏证,虚证,寒证);合穴主治内腑,偏于通降;原穴主治内脏偏于扶正祛邪,故募穴与合穴相配对于治疗腑证,实证,热证效果较好,而俞穴与原穴相配则对脏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此外,临床取用俞、募穴时,还可视不同病情,根据经络理论结合各种配穴方法,灵活加以运用。

七、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八脉指的是: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八脉交会穴分别为:1、阴维脉:内关。、阳维脉:外关。3、阴跷脉:照海。4、阳跷脉:申脉。5、任脉:列缺。6、督脉:后溪。7、冲脉:公孙。8、带脉:足临泣。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1、内关、公孙(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后溪、申脉(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3、外关、足临泣(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4、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内关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又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善治胃、心、胸部病症;中脘是胃的募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故二穴可行胃气而止痛。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天枢是大肠募穴,二穴均可行气止痛,消食化滞。水分可利湿分清,使脾胃健运。

推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