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理学丨能否拥有安全感的关键,在于能
TUhjnbcbe - 2024/5/7 17:35:00

文:老友手札普通心理咨询师

前些日子因为一些原因,而在凌晨突发肠胃炎,一个人在房间又坐又立又走又躺的折腾了大概四五个小时。而虽然那个时候内心中明确知道自己其实只是“急性肠胃炎发作”,可还是不自觉的冒出很多不好的想法,并由着想法诞生出很多恐惧。

“这有什么奇怪的呢?我生病不舒服的时候也这样。”

因为得病而产生身体上的不舒服、因为身体上的不舒服而衍生出恐惧,这确实没什么奇怪的。不过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病痛正在进行的当时,我们会突然变得十分脆弱、十分缺乏安全感、十分无助,并特别希望有个人能陪在自己的身边、能缓解自己的病痛、能让自己快些好起来。

我承认,在我出现肠胃炎的时候,也多次想要敲开父母的房门,医院。

“不就是个肠胃炎嘛,至于这么夸张么?”

怎么说呢。医院,结果看了医生后就给开了20块钱的药,甚至最后药都没吃完呢,肠胃就好了。

无论是从结果,还是肠胃炎过程中对当下状况的理性认知,我也都觉得“其实没什么大事儿”。但是你也看到了,在过程中我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好的想法、很多恐惧、很多怀疑和不确定,医院,这说明虽然理性上觉得“没什么”,但内心中依旧存在很多不安。

“身体难受的时候,人当然就变的有些脆弱了,毕竟难受是非常真实的。”

没错,我也很认同“人在难受的时候会变脆弱”这句话。

作为生物而言,最核心的本能和目的就是“活着”,所以当我们处于病痛中的时候,身、心会感觉到威胁和风险,然后就用恐惧、不安、不确定等刺激我们,让我们早些去寻求帮助,从而解决问题。

虽然我们是在探讨“安全感究竟来源于哪儿”,但只要涉及到“安全感”就不能回避掉“不安是我们天生就拥有的、是我们的一部分”,并且“具备对我们很重要的意义”这两点。

“那按照你的说法,我们就只能任由不安存在了吗?”

承认不安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不把目标定为“一点不安都没有”、是为了让我们接受“不安”、是为了让我们看到“学会与不安相处(前面已经提及)”的重要性,但并不代表我们要任由不安存在、发展、壮大,并最终给我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和束缚。

而放在这里,其实也有别样的用意。

在一开始你已经看到了,“即便理性层面明确的知道‘不会有什么’,但不安还是出现了”。这种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反驳了“人要么理性,要么感性”的言论,并悄悄的暗示“理性与感性是可以共存”的含义。

确实,我们经常会处于“理性与感性”的纠结与矛盾中,在不确定究竟该如何做决定、如何做选择的时候,我们确实会陷入焦虑和不安中。而处于这种状态的我们是如何自救的呢?

就像一开始提到的例子中我的表现一样,当我们自己难以真正确定、难以独立解决问题、难以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求助他人、求助更专业的人士,从而获得陪伴、支持、安慰、理解与解决办法。

这就好像是“现在这个问题,我自己解决不了,所以我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协助我解决”。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丨能否拥有安全感的关键,在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