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拍摄与文物保护“互借力”
图为塘河古镇老街的一段。王家成/CFP 我国现存的3万多个古村镇,正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每年遭受着毁坏而不断减少。 湖南大学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主任胡彬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而近几年,因影视拍摄而破坏环境和古建筑的新闻也屡见报端。但当来到重庆江津区的白沙、塘河两个古镇走访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两座吸引了30多部影视剧前来拍摄外景的古镇,并未因为外来因素的到来而遭到破坏。相反的是,影视拍摄与文物保护,两者在这里和谐共存互相借力。 古镇:历史与现代完美的融合 江津的白沙镇面积237平方公里,人口14万,迄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2010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塘河镇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有1.8万,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2007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在江津区委外宣办副主任罗玉江和白沙镇文化站站长王顺琴的带领下,踏着几十级旧石台阶来到白沙镇朝天嘴码头。顺着江边的石板小路蜿蜒前行,我们来到该镇的古街巷东华街,三米左右宽的旧石板路,高低曲折地讲述着该街的久远历史,路两边的旧屋不时走出几个面容祥和的当地人,可谓 城在人在 。 沿途还看到世界上最高的吊脚楼(30米)、最多时曾有300多个白酒作坊的糟坊街,一口年代久远的明代古井,高大雄阔壁画保存完好的张爷庙,原汁原味的古镇使人浮想联翩。 据王顺琴介绍,还有文峰街、石坝街、高家坳街、杏林街等组成的明清古街拍摄区,以及老重庆民国风貌和抗战文化遗址等一系列拍摄区,可见,白沙镇在保护古镇与影视拍摄的有机结合中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 近几年,各级*府一直加大古镇的维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白沙镇去年就投入了8900多万元,今年已经投了一亿多元;而塘河镇这两年的各种投入也上亿元了。 罗玉江介绍说。 同样,离此不远的塘河镇有着1.5万多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其影视基地分为以古镇老街为核心的人文拍摄区和以滚子坪风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拍摄区。 在塘河镇宣传委员曹宇的陪同下,从该镇主街区的河边码头起,沿着600多米老街的石级缓缓而上,两边的王爷庙、龙门号、朱家洋楼等各式建筑纷至沓来,显得塘河镇既精致又紧凑。高大宽敞而徽派风格突出的古廷重祠是个客家祠堂,我们看到,该祠正由工人们紧张地维修着,明年将辟为婚俗园。目前,去往廷重祠的路还有些崎岖,但曹宇说: 如今,上级*府投入加上自筹资金已达3000万元,渝泸高速塘河连接线建设已经启动,以后来这里拍摄外景和旅游就会方便多了。
影视拍摄促进古镇服务业全面发展 江津白沙和塘河古镇的影视拍摄带动了古镇各项服务业的兴旺发展。只要剧组一来,宾馆、饭店的生意立时就火爆起来,《母亲,母亲》剧组200多人在白沙镇拍摄了3个月,各种消费达1400万元。 另外,原来由剧组提供的服装、道具、造景材料等,现在已由两镇成立的相应公司承包,当地的一些木匠、泥瓦匠为此有了就业机会。目前白沙镇登记在册的群众演员约1000人,塘河镇约200人,他们一天的报酬在50元左右。 在塘河镇参观了该镇的市级 非遗 塘河婚俗。据塘河镇文化站站长、塘河婚俗的传承人之一罗江荣介绍,在中山镇拍电影《爱情天梯》时,就用了他们的许多顶轿子,如今一有活动,他们的塘河婚俗便会被邀上场。而文化站外停放的几艘龙舟,则是端午时的塘河龙舟节吸引游客的有力名片。 通过影视剧的宣传,白沙、塘河两镇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剧组的纷纷前来,还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2010年,白沙镇一下子就来了10万人,把该镇所有饭馆的米饭统统买光,以至于最后连方便面都买不到了。王顺琴说:如今白沙、塘河两镇专门成立了 演员接待中心 ,由*府出面与相关的宾馆饭馆等协调搞好剧组的一切接待工作,*府每年还给两镇各自300万元作为活动资金,如今的两镇已经形成了历史文化和老建筑保护、影视剧拍摄和旅游休闲一体化的全方位发展格局。 提升了古镇人的整体素质 江津古镇发展影视基地建设还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据白沙镇镇委书记李雪介绍,如今两镇的社会纠纷明显减少,增强了凝聚力。没事儿大家都不喜欢打牌打麻将了,而是积极加入到群众演员的队伍中来。 在朝天嘴社区采访了两名群众演员。王达贵是位退休女职工,64岁,以前在白沙铁工厂做翻砂工,她说: 许多人都喜欢参加拍摄影视剧,有没有台词都愿意在剧中露个脸儿,把那当做人生光荣的事儿。
王顺琴和曹宇告诉,每逢剧组需要群众演员时,镇上都会出面先培训,并且每年都出资拍摄七八部微电影,以锻炼群众演员的演技。当地群众演员很敬业,每天早晨都是四五点钟就到场准备。在拍摄《雾都》敌机轰炸场景时,需要群众演员三番五次地跳入冰冷的水中,大家毫无怨言。而《母亲,母亲》的拍摄只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影片的85%,令众多导演感动且赞叹。 江津的白沙、塘河古镇,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年代,居然保护得如此之好,让既吃惊也感动,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江津古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