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
你知道哪些出伏换季的养生知识?
出伏意味着三伏天结束,潮湿、闷热、气温较高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人们会感受到气温的明显变化,天气越来越凉爽,尤其在北方地区的早晚,要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寒气入侵。年的三伏天一共持续了40天,其中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01
防“秋乏”,睡觉早一点
出伏以后人容易感到疲乏,就是大家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一直到秋分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健康专家说,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左右。
02
少发霉,通风勤一点
出伏以后,温度会逐渐降下来,虽然不明显,但是却给了霉菌的适宜繁殖温度,而且出伏以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霉菌的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摄氏度、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时,它们便会生长繁殖。专家支招,人们在出伏以后要注意通风勤一点,准备换秋装的朋友,应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03
出伏后要防寒
出伏之后,虽然短期内气温不会降的太低,但是比起之前的高温,气温还是会有所下降,尤其是早晚会比较凉,一定要适当增加衣物,防止受风受寒。
04
出伏后要进补
出伏之后,天气逐渐凉爽,人的食欲也逐渐恢复,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即可以弥补“苦夏”后身体的损失,又可以为入冬抗寒作准备。
医学
理论
1.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即增加开支,又损害自身
2.不能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3.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补品,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
换季是养生的关键节点,出伏后到秋分这一个月由夏转秋,节气更迭,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主播:小熊
XIAOXIONG
XIAOHUI
小慧
排版:李悦
审核:熊捷
复审:孟少华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怀来广电全媒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