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一”的力量
华尔街的寒冬又使我想到在曼哈顿岛南段跑金融市场新闻的日子。多少年来,华尔街的冬景少不了一些街头乞讨和躺卧在路边热气口取暖的人。
美国人一般没有什么仇富情结,写《愤怒的葡萄》和《伊甸之东》的作家斯坦贝克曾说:当年社会主义在美国没有生根,因为穷人不认为自己是被剥削的无产阶级,而是短时间落难的百万富豪;只要靠自己努力,在加上一点运气,就能加入富人行列。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其社会氛围有关,更凸显了美国人的天真可爱,同时,也是“占领华尔街”到目前不成气候的原因。
三个月来,抗议者什么也没有占领到,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华尔街早就成为了一座空城。开始的时候,抗议者大概还以为只要把交易员拦住,整个资本主义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这大概是电视看多了带来的错觉。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了电视财经频道“现场直播”的背景,每天若有其事的摇铃开盘,不仅维持了传统过场,也给来访*要和新上市公司提供了声色俱全的公关录像机会。
但是真正的海量交易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真正的资本交易重心早就迁移到分散各处的虚拟空间去了,很多组成部分根本都不在美国本土。巨头对冲基金总部早就搬到热闹的城中公园大道,或是安逸舒适的郊区。几家大财经媒体也没有坚守华尔街阵地的必要,《华尔街》,路透社和彭博的部都在城中区。
几周前“占领华尔街”的一群人被赶走,祖科迪小公园又变得冷清萧瑟。到了年底,财经例行关注点就是各大银行金融贵族这一年收入和分红的排行榜,就算业绩受美国经济疲软和欧债危机的影响,银行也绝不亏待自己。美国银行亏损累累,还是预留了比去年多7%的薪酬和红利。2011年华尔街七大银行平均收入比上年增长3.7%,总数创历年最高纪录,达1560亿美元。其中高盛员工平均收入——底薪、福利和分红加在一起
36.29万美元,而美国人收入中间数仅2.64万美元。
《纽约时报》报道有些脸皮比较薄的公司,怕遭到舆论谴责,取消了奢华的圣诞新年晚会。“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指向的是美国税务署2009年数据中年收入超过34.39万美元的人,不愿炫富的是这群人中的少数。大部分富人认为自己享有财富是应该的,2010年收入2300万美元的摩根大通总裁说,富人没有理由觉得不好意思。一名亿万富翁指斥那些抗议者诋毁进步的生产力,是“弱智傻蛋们的一派胡言”,还有一位干脆承认他就是面目可憎的“大肥猫”,谁能奈他何?
也许由于长时期以来,美国人习惯认为人人可以做亿万富翁。哈佛大学的校园报社论就认为,高盛来校园招聘遭到同学抗议是件可耻的事,指出高盛如此眷顾名校,给许多毕业生出人头地(也就是进入1%阶层)的机会,大家应该感激才是,吵吵闹闹的抗议太不识相了。这些年轻学生在价值观上如此高度认同华尔街,心向往之,而且占据了校园舆论的制高点,华尔街后继有人,不成问题。
但随着美国经济持续衰退,99%的人群中更多地意识到这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是财团机构力量的庞大,*府被它们掌控。在一个民主国家,要是真能用投票决定胜负,胜算当然归99%派,然而由于企业财团*治献金的力量,*客变成了这些利益集团的傀儡。众目所睹的就是*府拿出大把的钱救助银行,可是对交不出按揭、住房被银行查封的老百姓却不能伸出援手。
近年来的立法,照顾的是少数人的利益。两*为一己之私,罔顾大局,民众向国会议员和各层的民意代表投诉,显然都起不了作用,所以抗议的对象不是被摆弄的*府,而是后面财富资本造成的巨无霸。在有组织的贪婪面前,无序的民主显得特别苍白无力。
示威者被赶出祖科迪公园后,缺乏一个实体空间的运动,很难长期聚集人气,然而有块地方又带来了诸如清理垃圾、鱼龙混杂、维持秩序等许多现实生活的难题。要是没有一定目标的支撑和具体行动纲领,这种无*府状态免不了自生自灭。
现在抗议进入第二阶段,抗议者交涉使用华尔街以北,三一圣公会教堂旁的一块空地,企图再次动员社会。除了搭起帐篷外,他们必须要有更明晰的行动纲领。看来信息科技的进步还是不能完全改变人与人接触、团抱取暖的动物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