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全科门诊和你想得不太一样新民晚报记者左妍摄
“全科医学”近年来被多次提起,但许多人经常对这个科一头雾水。上月,医院推出全科医学门诊,医院有全科医师资质的医师坐诊。医院开设的全科门诊和社区有什么不同?全科是不是“什么病都看”?日前,医院全科门诊发现,和想象中不同,患者并非都是老年人,全科门诊也绝不是配药那么简单。
全科不是老年科,也不是针对配药的
周一上午,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黄延焱在该院虹桥院区全科医学门诊坐诊。当天上午的20来个患者年龄跨度极大,最小的20岁,最大的80多岁。
50多岁的刘先生(化名)假期里着了凉,打喷嚏咳嗽半个多月了,医院配了药,吃吃停停不见痊愈,最近气温忽高忽低,刘先生身体扛不住,经常感觉疲劳、腰酸背痛,整个人有气无力。他来到医院就诊,“误打误撞”挂上了全科门诊。做了一系列检查后,黄医生为他解读报告,并根据他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为他调整了药物和剂量。
刘先生说,一直以为全科是方便“老年人配药”的,但这次看病,他感受颇深:“专家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分析病情、给出建议,我不用再跑多个科室了,问题也一次性问清楚了!”
80岁的李阿婆(化名),有20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史,肾脏不好,睡眠也不好,她告诉记者:“以前看病,得挂一个心内科、一个肾脏科、一个内分泌科,睡眠问题再挂一个神经科,同时挂还不一定都能轮上一天;现在虽然小辈都帮我提前预约上了,但也得我跑转一上午,看完病累得不想说话。”
在全科门诊,李阿婆还体会到了一个好处:“以前看病,可能今天是张医生,明天是王医生,没有连贯性。现在我认准了黄医生,她把我的病情综合分析,由分散变成集中,以前一天能吃十种药,现在把相近、相似的药物减去,把同时吃会有副作用的药物调整,对我来说当然是好事啦!”
这两种情况看全科,可以少走弯路
医院是上海和全国首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之一,全科门诊的开设,是顺应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全科可以对接社区卫生中心全科转诊的病人,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综合诊断、科学用药指导。
黄延焱主任说,过去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患者面对各个专科门诊,不知道该看什么科;或是因自身多个慢性疾病而需要在多个专科就诊,配了一大袋药,最后发觉其实并没有找到对症的医生,也担忧多个专科处方的药物一起服用后对身体有副作用。上述两种患者就可以挂全科医学门诊,避免在各个专科之间奔波往返,提高了诊疗效率。作为“桥梁科室”,全科又是患者接受专科治疗前的“缓冲区”,还是下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纽带,增强了区域间的医疗合作。
“开诊1个多月,我们的患者比较‘杂’,不同年龄段情况又有不同。比如,老年人多是常见病、多发病;青年人中有一部分是因为生活、饮食习惯引起的身体不适,比如肠胃炎、失眠等。”黄延焱表示,一体多病很常见,就像李阿婆那样,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在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就诊,可以对这类患者的治疗进行梳理和调整,减少药物间的副作用。而对于多种疾病表现出相类似的临床症状如头昏、头疼、恶心、乏力时,通过到全科医学科就诊,也可以让患者少走“弯路”。
医院的差别:并不是医生能力
在社区,最多的就是全科医生,医院还有必要设置全科门诊吗?对此,黄延焱表示,医院的全科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学科理念是一致的,都是服务整体的人。两者间的差别,不应被理解为医生能力的差别,而是医疗资源配置的差别。简单说,大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的任务兼顾;社区则承担了基础医疗服务和部分公共卫生服务。
也有人认为,全科啥都能看,是不是不如专科水平高?黄延焱认为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全科医学与人们熟知的“内外妇儿”一样,也是一种医学专业学科。全科医生的知识宽度跨越临床所有二级专业学科,涵盖了其他临床专科的所有常见疾病。“一般来说,全科医师是从‘广’度上来诊治疾病;专科医生是从‘深’度上诊治疾病;两者相辅相成。当然,很多常见病及慢性病多为不良的生活及行为方式导致,通过全科的诊治和干预都可以达到控制和痊愈的效果。”
目前,医院全科医学门诊刚起步,已受到病家的高度认可。黄延焱说,未来,除了继续承担教学培训任务外,临床将着重多学科合作诊治,聚焦多重药物安全使用,解决社区全科医师与华山全科医师诊治通道,建立“一体健康”医疗管理体系。比如,针对越来越高发的进食障碍和代谢疾病,下月将邀请其他科室以及外院专家一起讨论,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协同来促进全科医学高质量发展。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