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迅速变老。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五普上升2.93%,已达到13.26%,超过1.7亿人。
老年人口剧增,也带来了大量的脾胃疾病患者。有医学研究表明,老年群体的脾胃疾病发病率接近30%。
更要命的是,老年人的脾胃问题,是由衰老带来的系统性问题。人到了老年,消化道各个器官的功能开始走下坡路
牙齿开始松动老化,甚至脱落,导致食物容易咀嚼不细,增加了肠胃负担;
胃肠道的平滑肌弹性降低,慢慢萎缩,蠕动也变慢了,让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效率降低,容易滞留,形成长期积食;
消化道里的各类消化腺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容易造成食物分解能力和吸收效率降低,让整个人的能量运化不足,越来越衰弱。
这一系列问题,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厌食、饭后肚子胀、腹痛、大便黏腻或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中医里,都属于脾胃虚弱的范畴。
脾胃虚弱,百病丛生
人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饮食的供养,而饮食又通过脾胃运化。
在《素问·灵兰秘典论》就提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这里将脾胃比作一座后勤仓库,可以收纳食物,也可以作为枢纽给全身提供精微营养物质。我们的气血生化是从脾胃开始的,所以就有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
人身体衰老,脾胃功能也跟着减弱,如果出现脾胃损伤,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五方面,测一测老人的脾胃健康状况
1.食欲下降,吃不下多少东西
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都由脾胃进行运化。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导致运化不畅。后端消化不了,肯定会和大脑商量,减少前端的摄入,导致胃口大减,每顿都只能吃一点点。这就好比高速路上堵了很多车,要限制入口车辆进入,减缓整条路上的运行压力。老人如果突然不想吃饭了,一定要往脾胃虚弱上考虑。
2.舌头有齿痕
中医理论中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的说法。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脾脏是不是健康,通过观察嘴唇就可以得知。如果脾胃虚弱,水湿运化不好,湿气就会在舌头阻滞,让舌头变得胖大,齿列一挤压就容易形成齿痕。
3.胸闷气短,容易感冒
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而在五行理论中,土可以生金。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肺的状态,取决于脾胃的状态。在中医理论中,甚至还有“脾气一虚,肺气先绝”的说法。所以,如果人经常感到胸闷气短,时不时感冒,很有可能是脾胃虚弱,导致了肺气不固。
如果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及时从根儿上找原因。否则,老人本来就身体虚弱,胸闷气短和感冒等疾病反复折腾,真的很受罪。
4.大便黏腻,不成形
脾胃主管身体消化,如果大便出现黏腻、冲不干净,说明脾胃已经虚弱到不能很好运化食物和水湿。这个时候,脾胃问题已经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调理了。如果再不重视,等形成慢性肠胃炎,调理起来就更困难了。尤其是老年人,肠胃本就衰弱,拖一拖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5.浑身乏力、虚胖、或者消瘦
脾胃主管身体能量,能量不足,人自然就会乏力,不想动,整个人看起来有一种病态的懒。而且,由于人不想动,身体的营养不能充分消化,又很容导致脂肪堆积在体内,形成虚胖。此外,由于脾虚,导致水湿不能很好地运化,也容易出现下肢水肿和虚胖。所以,看到老人突然有点胖起来,也需要特别注意。
专养脾胃的食疗方:八珍糕
脾胃虚弱,往往是长年累月积累的结果,很难简单吃点药解决,需要长期调理。而且,老人脾胃本来就弱,药物也容易伤脾胃。所以,老年人调理脾胃,应该以食疗为主。
在中医里,调理脾胃常用八珍糕。这个方子由明朝太医陈实功所创,专为皇室调理脾胃。到了清朝,常吃八珍糕的乾隆皇帝,活了89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清朝的御医们认为八珍糕不寒不热,性子平和温补,对调理脾胃很有效。
央视专家讲八珍糕
从明朝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一直在变,八珍糕的主要材料也在不断改良。现在人们常吃的八珍糕,主要材料包括山楂、薏米、芡实、山药、白扁豆、麦芽、茯苓、莲子肉八种。
这样的搭配,可以多维度调理脾胃。
山楂和麦芽可以清理脾胃积食,帮助运化,从而提振老人的食欲。
山药、莲子肉和白扁豆可以滋补脾阴,让老人身体津液充足,肺气稳固,情绪平稳少怒。
芡实、茯苓和薏米不仅可以祛除脾湿,还可以提升脾阳,缓解大便黏腻,手脚冰凉、贫血、腹胀等症状。
莲子肉在补脾的同时,还可以养心。
八珍糕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
首先是把等量的八种材料打成粉;其次是根据自己需要,加入适量糯米粉、粳米粉、白糖,混合均匀,最后是加水把面和匀,切成小块,或者搓成圆子,放到锅里蒸就好了。
做好了以后,老人可以把八珍糕当成小零食,一天吃两三块,提振老人的食欲,帮助脾胃更好地运化食物,同时稳固身体元气。
不过自己做的话,不太好保存,建议大家吃包装好的成品。
¥5八珍糕买2送1传统脾茯苓饼芡实糕点淘宝月销量74¥79.9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