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胡女士前几年胃部不适,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医院的医生告诉她慢性胃炎是治不好的,只能慢慢养着。
“杨主任,这几年我吃饭什么的都挺注意的,但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胃部开始隐隐作痛,用手一摸,整个肚子感觉比手还凉,用热水袋捂一捂,疼痛就会缓解,疼的时候吃药也不管用,听朋友介绍来您这里看。”胡女士说道。
我问道:“肚子胀吗?平时怕冷吗?
胡女士:“一吃饭肚子就胀,不吃就不胀,我特别怕冷,那个冷风一吹,就感觉到头疼胃疼全身难受,四肢也发凉。”
“大便怎么样?”
“大便很稀,不成形。”
“反酸吗?睡眠怎么样?”
“睡眠不是很好,有时候反酸,但是不是经常,也不是很严重。”胡女士说道。
经过舌诊和脉诊,我发现胡女士舌头颜色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脉主沉、细迟。
总的来说,胡女士的症状为:胃脘隐痛,喜按喜热,畏寒肢冷,大便不成形,遇冷痛重,餐后饱胀,舌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迟。
胡女士这些症状西医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中医属脾胃虚寒。
治疗这种病症,首先就是要益气健脾,温胃止痛。
这里给出的方子是: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
炙黄芪,党参,炒白术,桂枝,白芍,干姜,延胡索,大枣,炙甘草等。
加减:泛吐清水痰涎,加陈皮,姜半夏,茯苓以温化痰饮;
兼嘈杂泛酸,加海螵蛸,煅瓦楞子,吴茱萸以温中和胃;
脾阳虚甚,加附子(先煎),去桂枝改用肉桂以温脾助阳。
方子由黄芪建中汤和理中汤组成,黄芪建中汤是一剂处方,通常作为主方来治疗寒性胃痛,温养脾胃,来源于《金匮要略》,而理中汤则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一系列病症。
方中黄芪健脾补中益气,桂枝、白芍、甘草、大枣、干姜温脾散寒,止痛和中,延胡索能够理气和胃,止痛,大枣可以补充气血,甘草作为调和剂,调和诸药,使得药效最大化。
除了用药之外,还嘱咐了胡女士以下三点:
1.饮食方面不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2.寒性的水果不要吃,不然会加重病症。
3.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以上方法只适用个例,如果朋友们有不适的情况,需在专业大夫指导下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