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养殖家兔幼兔的饲养管理
TUhjnbcbe - 2025/3/14 17:14:00

1、幼兔的生理特点

生长快,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但抗病力差。如果饲养管理得法,则幼兔生长体重的潜力较大,反之,幼兔增重缓慢,易感染疾病甚至死亡。

2、引起幼兔发病的原因

(1)眼料没有掌握幼兔的消化特点。断奶兔正值第一吹换毛和长肌肉、长骨骼的阶段,所需营养较多,仔兔必须吃进大量饲料,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但是,此时幼兔的消化纤维素的能力很低,因此饲喂不当就会造成营养缺乏或吃食过多而伤食,以致胃肠负担过重而发生机能性障碍或其他疾病。

(2)营养不良,体弱多病。幼兔在哺乳期吃奶不足,曹养不良,或由于先天不足,生活力不强,体弱瘦小,在断奶后又因所吃饲料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以致生长停滞,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感染上球虫病的幼兔,就更容易发病和死亡。

(3)不恰当的剪毛期及剪毛后缺乏护理而危害幼兔的健康。体质较弱的长毛兔在断乳后立即剪毛,就会因剪毛后新陈代谢旺盛而需要大量养分补充,但实际饲养水平较低,以致幼兔适应不了外界环境,特别是剪毛后天气突然改变,而受冻感冒,甚至发生急性肺炎等疾病而死亡。

(4)由于管理不善,使幼兔吃了霉烂、冰冻、带泥沙的草料,以致引起拉稀、肠胃炎、痢疾等病症,或者是笼内拥挤,吃食不匀,缺乏运动,以及遭受兽害等而造成死亡。

3、提高幼兔成活率的措施

(1)根据仔兔的体质强弱和断奶后的饲料供应情况决定断奶时间。断奶时采用离奶不离笼的办法,以减少新的刺激,待适应一个时期以后,再根据发育情况进行分群饲养。

(2)加强运动实行圈养。这既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又能增加肠胃蠕动量以帮助消化,还可以避兔因笼底板不良而夹伤幼兔胫骨或形成幼兔前后足划水等不良姿势的现象发生。

(3)按时称重,及时掌握兔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并进行选优去劣的工作。对生长发育一直良好,则可留作种用而转入繁殖群,体重上升缓慢或不增重的,可能是感染了疾病,应立即隔离治疗。

(4)预防投药。当断奶转群时,为了防止感染球虫病,要普遍投给磺胺、痢特灵、氯苯肌等防治球虫病的药物,或洋葱等防治性饲料。

(5)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兔圈干燥和通风。运动场及圈内外要定期消毒。

(6)合理搭配饲料,少吃多餐。每餐限定时间吃食喂后取出食盆,券成一次吃饱的习惯。

(7)正确掌握长毛兔的剪毛时间。要根据幼兔的体质条件,健康状况和气候条件决定,冬季剪毛要选择在暖和的天气进行,并注意寒潮的侵袭,剪毛前要准备好巢箱,内键稻草,以供幼兔栖宿御寒用。

(8)精心饲养,仔细观察。每次眼料时要检查幼兔的神态、食欲,如发现吃食减少,精神萎靡、眼球发紫、粪便不正常的幼兔,应及时隔离观察,在查出原因后要采取措施,尽量做到有病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才能减少死亡。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殖家兔幼兔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