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发烧,
不少人会选择在家观察,
吃些退烧药贴上退热贴以待自愈,
医院就诊求医。
然而
不仅仅是常见的扁桃体炎、
急性肠胃炎会引发发热症状
一种隐匿却又致命的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早期同样是以发热为主要症状
此时尽早就医排查
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医院心外科主任张晓慎指出,今年以来,医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翻番,免疫力低下、有基础性心脏病、个人卫生较差的人群出现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求医。
三次“反复”方就医
心脏瓣膜已被严重侵蚀
年仅20岁的花季少女小华(化名)在5个月前出现了一次反复咳嗽、咳痰,医院经过对症处理后有所好转,她也就不放在心上。然而1个月前,她突然出现反复发热,自行服用退烧药也没有丝毫好转,甚至体温最高达到了40℃!随后,持续5日的反复头痛也让她痛不欲生,她终于重视起了自己的病情,求医来到医院。
在该院急诊检查显示,她的头颅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脏超声提示左心房有大量赘生物,二尖瓣腱索断裂、重度返流!
CT提示患者的头颅蛛网膜下腔出血
“这样的病情已经严重威胁生命,赘生物一旦脱落,极易发生全身多处血管栓塞,尤其是脑梗塞!”医院心外科主任张晓慎指出,这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典型表现,这种高危疾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不低,不及时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极大增加治疗难度,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
果不其然,小华经过急诊解除栓塞假性动脉瘤并施以积极的抗感染后仍出现发热,并出现二尖瓣返流的加重。于是张晓慎团队再次进行了亚急诊手术,手术在腔镜下进行,清除被细菌侵蚀的瓣膜及心脏内菌落形成的赘生物。手术过程顺利,不过,术后仍需予以足量、长程的抗生素治疗。
无独有偶,54岁的老赵(化名)也是因发热检查发现了心脏瓣膜问题,辗转求医到了医院。检查发现,他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重度的返流,入院后出现明显的气促,端坐呼吸,听诊也发现杂音的变化,考虑为急性心力衰竭,不手术就会危及生命。张晓慎团队马上进行急诊手术,发现细菌对心脏的侵蚀严重,手术清除脓肿以及钙化并换了瓣膜。“手术过程虽然艰难,但是总体比较顺利。术后老赵在正规的抗感染治疗下,顺利康复。”张晓慎说。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指因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发病率较低,仅为千分之一,然而1年死亡率近30%,令人谈之色变。
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出血,脾肿大和血培养阳性等。
哪些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既往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这种病正逐渐年轻化
不明原因持续高烧需警惕
事实上,临床越来越多心内膜感染个案,而且与国外老年患者多不同,国内20~40岁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
此外,要特别提醒的是,烂牙、反复牙周炎、手脚损伤后化脓、产道感染等等,都可造成菌血症,引发心脏感染,尤其是本身心脏有问题的患者要更加警惕。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顽固、反复高烧39℃甚至40℃,持续较长时间比如一周左右,不能轻易当成普通感冒发烧,医院专科就诊,做心脏彩超、血培养等检查,排除心脏内膜感染。
如能早期发现心内膜炎,早期进行强力抗生素治疗,瓣膜能修补而不换的机会大很多,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高得多。
做好这三点
可以有效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拒绝透支身体。熬夜、过度疲劳都会让身体免疫力持续下降。在生活上应做到劳逸结合、适当运动。
及早治疗原发病。门诊上遇到不少有明显不适且有明确心脏疾病的病人,因顾虑而拒绝手术,最后不但不适逐渐加重,而且继而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面临更大的风险。
如果出现反复发热,及早到拥有心脏中心(包括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医院就诊,及早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
疫情通报
9月17日0-24时,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17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境外输入病例63例)。来源:广州日报、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主编:尉洁婷
责编:*祺琦点击右下角“在看”,推荐给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