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慢性胃肠炎听起来不像是什么大病,但患者有着难以对人言说的痛苦,饮食稍有不慎就胃胀泛酸、腹痛腹泻,连放心大胆地享用美食都变成一种奢望。各种抗生素和止泻药吃了一堆,但一停药就反反复复。其中的关键,在于缓解腹泻的同时更要固护肠胃,才能“长治久安”。怎样做到标本兼治?余秋平教授带你在经方中发现答案——
◆《伤寒论》第条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鞭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炙)四两,*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惑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按语:《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甘草泻心汤方有人参三两,此条文的甘草泻心汤方应有人参无疑。
条文解读◆1.伤寒或者中风起病,如果病处于太阳病或者少阳病阶段,早用下法治疗,极易损伤脾胃阳气,并引邪内陷,郁而化热,为少阳之邪热。如此,则少阳邪热内陷于胃肠,就变为急性胃肠炎症。◆2.内陷之胆经风火,乘脾胃内虚,而乘脾下迫大肠,故“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
◆3.与命门火衰的“完谷不化”相鉴别
伤寒或中风之起因,没有经过反复攻下,也不是大下之后,却出现了一天腹泻几十次,腹泻急迫,甚至于“谷不化”,吃什么就拉出什么,大便里全都是不消化的食物,也没有手足逆冷、脉微、沉细弱等少阴病的表现。说明此种腹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肠道有急性细菌性感染,也就是胃肠道有湿热性炎症存在,胃肠道黏膜有严重的充血水肿,所以胃肠道的吸收消化功能严重下降了。这个“完谷不化”与命门火衰、火不生土的“完谷不化”,其性质是截然相反的!目前胃肠功能的严重低下,主要是因为胃肠道黏膜严重炎症充血水肿所致,所以这种肠炎的腹泻,消炎是最主要的。脾胃内虚是次要原因,适当兼顾即可。
◆4.“腹中雷鸣”,既反映了肠道的严重水肿,积液过多,也反映了胆经风火肆虐乘脾,下迫大肠,肠道细菌性炎症活跃的事实。所以这个“腹中雷鸣”的重点,不是脾虚生饮(积液),而是胆经风火肆虐,炎症充血(郁火)严重,是其主因。因此,这种腹泻不能加白术、茯苓健脾止泻,也不能加乌梅、石榴皮等酸敛止泻,否则会闭门留邪,造成细菌包裹,久伏胃肠,变成慢性炎症。
◆5.胆火犯胃,夹痰气上逆,痰气火郁阻于心下,故其人“心下痞硬而满”,胃虽痞胀硬,但按之柔软,食物难下。胆热犯胃,还常有干呕、恶心、嗳气、打嗝、泛酸等胆胃郁热气逆的表现。胆热内陷于胃肠的炎症,必须用*连,专入胃肠,以清热燥湿,更须加用*芩,专入胆经,以清彻胆热风火。
◆6.胆热之所以能犯胃,胃气必虚。胃气虚,就必须加人参、甘草、大枣,补益养胃气。◆7.“心烦不得安”,邪热内陷胃肠,不仅有胃肠湿热炎症,还常有胆火扰心,故心烦。◆8.“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医生误以为这种心下痞胀,是胃中有食积或邪热结于胃肠不尽,故“复下之”。因此,中气更虚,胆经风火肆虐更甚,故心下包块就更大,“其痞益甚”。所以说“此非结热”,只是因为“胃中虚”,胆火犯胃所致。◆9.“心下”,是胃之上脘。“胃中”,是整个胃肠。胃中虚,就是中气大虚。脾胃之中气,能升清阳,而降浊气。如果中气大虚,清气不升,则下利腹泻,中气大虚,胃肠蠕动本弱,胃肠中浊气本难下降,如果再有胆经风火的鼓动,则更易上逆,而易见心下痞满。外来的曰“客”。由于少阳胆经的风火,是外邪郁而化热所成。故胆火上逆犯胃,导致胃中浊气上逆,也称之为“客气上逆”。胆经风火上逆,犯胃“故使硬也”。◆10.故此病心下痞满的成因有二:①中气大虚,清气不升,故浊气易上逆;②胆经风火犯胃,导致浊气上逆。后世有的医家认为这个心下痞主要是因为胃虚所致,这是不准确的。仲景明确强调有“胃中虚”和“客气上逆”两个因素,故使“硬”也。当然,如果没有胃气大虚,就不会有胆经风火肆虐这么严重。方药解析◆1.甘草泻心汤的组成与半夏泻心汤完全相同,病机也基本相同。所以方解基本同半夏泻心汤证。
◆2.所不同者,是因为中气大虚,故重用炙甘草,并且改方名为“甘草泻心汤”,可见炙甘草的作用很重要。第一,炙甘草和人参一样也能补益中气,东垣言甘草能治“胃虚弱而痞”;第二,炙甘草甘能缓急迫,能缓解腹泻的急迫,减轻腹泻,因为腹泻太严重,也是导致中气大虚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者还会脱水、休克、酸中毒。所以对于这种严重的腹泻,炙甘草的作用仅次于消炎的*连、*芩,对于这种胃气大虚者,尤为重要!医案:慢性胃肠炎周某,男,39岁。有慢性胃肠炎和口腔溃疡病史10余年。病起于10余年前的一次肠炎腹泻,经用抗生素加思密达止泻后,就遗留有长期腹胀便秘与腹泻便溏交替的问题。其后又用三*片、牛*上清片等治疗后,又转成反复胃胀、口腔溃疡。近年反复胃胀,口腔溃疡,腹泻,疲乏无力。饮食稍有不慎,或腹痛、腹泻、肠鸣,或胃胀泛酸、口臭、口腔溃疡,因此长期服*连上清片和维生素B2,初用尚有效,久用几乎无效。每月发口腔溃疡2~3次,舌头及口腔黏膜多处淡红溃烂疼痛,饮食只能进流质清淡饮食,十分苦恼。脉诊:左右关脉弦滑,按之均有芤象。望诊: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胖大。舌边及舌底黏膜多处大小不等的淡红溃疡面,面色*偏暗。触诊:腹软,无叩压痛,肠鸣亢进。辨证分析:湿热中阻,脾胃气虚已久,胆经风火肆虐。拟方:甘草泻心汤加减。炙甘草15g,*连3g,*芩10g,*参10g,干姜10g,蒲*3g,姜半夏15g,大枣30g,三七1g。7剂,颗粒剂,日1剂,分3次服。二诊:诉此方极其神效,服药当天,口腔溃疡疼痛即见减轻,胃部也无比舒适,以前每次服药口腔溃疡稍见减轻,而胃肠却异常不适,搞得人很疲劳,很焦虑。嘱守方,减化瘀药,加白芍、*精,益气养阴,加强平息风火的功效,加减继续服药1个月。拟方:炙甘草12g,*连3g,*芩6g,*参10g,干姜10g,姜半夏15g,大枣30g,白芍10g,*精10g,蒲*3g。结果:此患者是朋友周某的朋友,多次询问,病情痊愈未复发。重磅学术新书经方临床家余秋平教授以平脉辨证、中西医理合参为特色,根据内伤外感之异,形成“经纬相合”的辨证体系,值得来本书中系统学习了解——
《越辨越明少阳病:余秋平讲〈伤寒论〉之少阳病篇》(点击上方图片购买本书)
本书是经方临床家余秋平教授所著“经方原创书系”之一:余秋平教授以平脉辨证、中西医理合参为特色,根据内伤外感之异,形成“经纬相合”的辨证体系:外感病,以六经辨证为经,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为纬;内伤病,以六经辨证为经,脏腑辨证为纬。本书对六经辨证临床应用广泛的“少阳病”进行越辨越明地阐释,诸多观点新颖透彻,尤为贴近临床。
▼往期精彩回顾▼腰痛要考虑寒湿瘀血,这3个方子大有功劳30岁后,你的吃饭方式,决定了你的身材和颜值
比牙疼还恼人的三叉神经痛,用这招自己在家缓解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越辨越明少阳病:余秋平讲〈伤寒论〉之少阳病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余秋平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