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动动小手点个再走
近几年来,猪回肠炎流行程度加剧,特别在保育阶段发病率高,低温季节更易爆发,应当引起业内高度重视。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原是胞内劳森菌,多以病猪的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食欲下降,皮肤苍白,生长速度缓慢等为主要病变特征。
01
临床症状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潜伏期为2-3周,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出血型回肠炎(PHE)、慢性型回肠炎(PIA)和亚临床型回肠炎。
急性型:较为少见,多发于1月龄-2月龄的保育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
慢性型:较为常见,多发于6周龄-12周龄的生长猪,10%~15%的猪只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病猪精神沉郁或昏睡;出现间隙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样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病猪消瘦、背毛粗刚、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生长发育不良;病程长者可出现皮肤苍白;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有些病例在4周~6周可康复。
亚临床型:猪体虽然有病原体存在,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能发生轻微的下痢,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02
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回肠黏膜增生性病变,小肠末端50厘米处和结肠前三分之一处的肠黏膜增厚,有的整个肠壁变厚、变硬,像一条橡胶管,有的还可见溃疡,肠黏膜表面覆盖有*色、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的可见坏死性肠炎。
03
诊断
该病一般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特征(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血便)、特征性病变(小肠及结肠黏膜增厚,坏死或出血)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取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液染色,显微镜检查,观察到胞内劳森菌的,就可确诊。实验室诊断还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ELISA等技术)。在临床上应注意与密螺旋体病(猪痢疾)的区别,猪痢疾除有下痢混有血液外,尚有黏液和坏死物;剖检时可见病变集中于大肠,死亡率高,严重感染猪,如不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都可能死亡。
04
防治措施
胞内劳森菌易复发,防治的一线药物:泰胺、呼喘安,二线药物有林可霉素、附弓通灭。据江苏新沂李**(执业兽医)、山东聊城养猪合作社李会长反映,泰胺在该病防治中疗效显著。
方案一:斤饲料添加泰胺1kg+附弓通灭1kg+速美1kg,混饲10天。
方案二:斤饲料添加呼喘安1kg+附弓通灭1kg+速美1kg,混饲10天。
建议保育阶段饮水长期添加应激灵,加强新补宝、联大快优的补铁,增加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