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节目由“我没有蹭名人热度”的一只岳飞赞助播出
微生物:
病原性球菌
病原性球菌:葡萄球菌属(G+)、链球菌属(G+)、奈瑟菌属(G-)、肠球菌属(G+)
一、葡萄球菌属:
·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人与动物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大部分为正常菌群或非致病菌群,仅对少数人致病
·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水溶性色素可以将平板染色,而脂溶性色素只染色菌落
金*色葡萄球菌:
1.形态结构:无荚膜(存在微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呈葡萄串状排列(光镜)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一般,血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环
3.抗原结构:葡萄球菌表面蛋白(SPA,降低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协同凝集实验:金葡做载体,检测多种抗原)、荚膜多糖(最外层)、磷壁酸
4.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孢菌:
·耐青霉素抗生素:编码β-内酰胺类的质粒
·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甲氧西林基因mecA
·耐万古霉素金*色葡萄球菌(VRSA):细胞壁增厚,万古霉素与细胞壁肽聚糖亲和力下降
5.金*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凝固酶:增强细菌抗吞噬性,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葡萄球菌溶血素:溶解红细胞,破坏血小板
·杀白细胞素:攻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肠毒素(耐热、胃蛋白酶抵抗):引起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
·表皮剥脱霉素(金葡特有)(A型:前噬菌体,B型:质粒):使表皮与真皮剥离(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金葡特有):毒性休克综合征
·纤维蛋白溶酶(葡激酶):活化血浆的纤维蛋白酶原、溶解纤维蛋白,利于细菌扩散
·耐热核酸酶:降解DNA、RNA
·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溶解透明质酸
·脂酶:分解脂肪和油脂,获得营养
6.金*色葡萄球菌所致疾病:
·侵袭性疾病:皮肤、软组织感染;内脏器官感染;全身感染
·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
7.检查法与防治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的鉴定:
·凝固酶实验
·溶血性、金*色色素
·甘露醇分解实验
·肠毒素的检测:ELISA,PCR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鉴定:
·细胞外黏质(主要致病物)的检测,通过黏附实验检测
链球菌属:
主要致病类型: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GroupA链球菌:
1.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条件致病性,草绿色溶血环,红细胞未完全溶解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对人和动物致病性强,较宽透明溶血环,完全溶解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γ):无致病性,无溶血环
2.根据抗原结构分类:A~K,K~V等20个群,90%链球菌感染为A群(GroupA)
GroupA链球菌(化脓链球菌)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初分离时有荚膜,镜下呈双或链状排列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须血清、葡萄糖等,形成β溶血环
3.生化反应:一般不分解葡萄糖,不被胆汁溶解
4.致病物质:
·脂磷壁酸(LTA):粘附
·F蛋白:与纤维黏连蛋白、纤维蛋白原结合
·M蛋白:抗吞噬
·致热外毒素,又称猩红热毒素
·溶血素:
SLO:对氧气敏感,对血小板,心肌有毒性
SLS:形成β溶血环,对氧气稳定
·侵袭性酶:
透明质酸酶:扩散
纤维蛋白溶酶(链激酶):纤维蛋白酶原→纤维蛋白原,有助于扩散
链道酶:链球菌DNA酶,降解DNA,有助于扩散
5.所致疾病
·化脓性感染
·毒素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
6.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
·O试验
·Dick试验
·治疗链球菌感染,青霉素G为首选
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
1.形态染色:成双或成短链状排列,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有毒株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需要血清,产生草绿色溶血环,加入胆盐可激活自溶酶
3.生化反应:新分离菌一般可以发酵菊糖
4抗原结构:
·菌体抗原:C多糖、M蛋白,存在于细胞壁
·荚膜多糖抗原
5.抵抗力弱,有荚膜株抗干燥力较强
6.致病物质
·荚膜(主要致病因素):增强细菌抗吞噬作用,无荚膜则失去毒力
·肺炎球菌溶血素O
·脂磷壁酸:有助于粘附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
7.微生物学检查法:
鉴别试验:
·菊糖发酵实验、胆汁溶菌实验
·奥普托欣实验
·动物毒力实验
·荚膜肿胀实验
肠球菌属:
·肠道的正常菌群
·主要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致病
·耐药性强
奈瑟菌属(G-):
对人致病的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其他均为正常菌群
1.革兰阴性,双球菌
2.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和芽孢
3.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培养基
4.专性需氧,初分离需要5%~10%CO2
5.抵抗力弱,对冷热均敏感
脑膜奈瑟菌(脑膜炎菌):呈肾形,有自溶酶
1.致病物质:
·荚膜:抗吞噬
·菌毛:粘附于细胞表面
·IgA1蛋白酶:帮助细菌粘附
·内毒素脂寡糖:主要致病物质,细胞侵入后因自溶或死亡而释放LOS,作用与LPS相似
2.致病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儿童易感)
·飞沫传播,引起败血症,菌血症
·细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淋病奈瑟菌(淋球菌):
1.咖啡豆形
2.致病物质:
·菌毛:粘附
·内毒素脂寡糖
·IgA1酶:破坏IgA1抗体
3.所致疾病:
·性传播、垂直传播
·化脓性炎症,结膜炎
4.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集:脑脊液(流脑)、脓性分泌物(淋病)、渗出物(血液或血斑)
·注意事项:低温保存
·培养方法:巧克力色培养基
·检测方法:SPA,ELISA
白喉棒状杆菌(G+)
1.形态染色:
·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无鞭毛
·有异染颗粒,为核糖核酸和磷酸盐
2.培养特性:
·常用吕氏培养基
·常用的选择培养基含亚碲酸钾0.03%~0.04%(抑制杂菌),黑色菌落
3.变异性:
·菌落可从S→R
·无毒株被携带毒素基因的噬菌体感染后成为溶原性细菌,可产生白喉毒素
4.抵抗力
·对湿热敏感
·可存活数周
·对一般消毒剂,青霉素,广谱抗生素敏感,对磺胺不敏感
5.致病物质
·白喉毒素:抑制敏感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索状因子:细菌表面的毒性糖脂,破坏宿主细胞线粒体
·K抗原:细胞壁外的糖蛋白,抗吞噬
C.Diphtheriae致病性:
1.所致疾病:白喉,呼吸道传染病
2.传播途径:呼吸道
微生物学检查法:
1.采集标本棉拭子取假膜边缘
2.涂片镜检:染色后观察形态,异染颗粒
3.分离培养:吕氏血清、亚碲酸钾平板
4.毒力鉴定:Elek平板毒力试验
免疫性与防治原则:
1.抗毒素免疫:感染或接种疫苗
2.易感者:儿童
3.人工主动免疫
4.人工被动免疫
5.药物治疗
遗传:
非孟德尔式遗传
内容:
一、表观遗传
1.表观遗传的机制:
·DNA甲基化修饰
·区组蛋白质修饰和染色质重塑
·非编码RNA或mRNA
2.基因印记
3.基因表达重编程
4.X染色体失活
5.表观遗传和疾病
二、线粒体遗传(核外遗传)
1.线粒体遗传的特点
2.常见的线粒体疾病
三、多因子遗传
四、动态突变
一、表观遗传:
概念:非DNA序列差异的遗传
表观遗传的机制:
DNA甲基化:
1.DNA甲基化的位点,一般在胞嘧啶发生甲基化
·胞嘧啶+SAM→5-甲基胞嘧啶,DNA甲基转移酶(DNMT1)催化
·甲基化几乎只发生在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残基上
·CpG岛:CpG二核苷酸以簇的形式出现
2.DNA发生甲基化后的维持
·DNR:DNA复制酶,对DNA进行复制
·DNMT:对复制后的DNA添加甲基
·甲基化涉及基因的沉默
组蛋白的修饰及染色质重塑:
1.组蛋白的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
·乙酰化为激活一些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的效应取决于位置
·多重修饰可共同调节核小体
2.最终导致染色质重塑,影响基因表达
功能性非编码RNA(ncRNA):
·长的ncRNA,lncRNA:可以调节整个染色体活性,对mRNA的转录,翻译,加工,转运,降解有调控作用
·短的ncRNA可以调节一个或多个基因的表达
·miRNA:可以调节蛋白编码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发育
基因组印记(GI,亲本印记):
·基因印记是表观遗传基因的调控系统
·基因组印记的表达是不对称的,表达依赖于来自亲本哪一方
·人类基因组中只有几百个印记基因
·基因组印记会影响个体生长发育
2.基因组印记特点:
·印记基因仅产生于配子的形成期
·印记基因一旦形成,便会保持在一定位置不变,且会随着有丝分裂而传递
·印记基因会在性别决定之前擦除
PWS:
·70%是由于父系的序列缺失,Del(15q11-13)
·25%由于母源单亲二倍体,单亲源二倍体(UPD)
·5%左右的病例来自基因印记的缺失
·极少是因为:SNRNP基因的突变
AS:
·70%~75%的病例是由于母系序列的缺失,Del(15q11-13)
·3%~7%的病例是由于父源单亲二倍体
·2%~4%是由于基因印记的缺失
·10%的病例是由于UBE3A基因的突变
BWS:
·11p15.5的基因与BWS相关,包括分布在两个印记中心的12个簇状分布的印记基因
·第一个印记中心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第二个印记中心包括KCNQ1(钾离子通道组分)和CDKN1C(细胞周期素依赖的激酶抑制蛋白)
基因表达的重编程:
·许多配子标记在受精后被胚胎标记取代
·主要的重编程发生在原始生殖细胞及早期胚胎
·组织和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模型的建立和维护需要自身的表观遗传标记
X染色体失活:
·X染色体失活依赖于表观遗传调控
·X染色体失活是处于动态调控的
·X染色体的失活不是基因全部失活
·X染色体的失活中心(Xic)主导X染色体失活
Xist
·编码一个大的非编码RNA
·失活Xi被XistRNA包被并开始失活
·在失活X染色体上,Xist基因才会发生作用
Xce:X染色体控制要素
·决定X染色体哪一个失活
Tsix:
·对Xist基因进行负调节
·CTCF的结合位点
Xite:
·作为Xce的候补
·调控Tsix的表达
表观修饰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刺激
表观突变:不正确的DNA甲基化或者
·低甲基化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
·超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
·肿瘤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
RTT:
·MeCP2的突变导致
脆性X综合征:
·CGG扩增重复区甲基化和FMR1转录沉默
·突触可塑性;FMRP调控和运输的调节
表观遗传与癌症:
·癌基因可被低甲基化激活
·肿瘤发生早期会出现去甲基化
·基因印记的缺失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线粒体遗传:
特点:
·母系遗传
·半自主遗传
·线粒体DNA具有很高的兼容性
·线粒体DNA突变率极高
·线粒体和线粒体DNA的分离是随机的
·遗传瓶颈效应:线粒体在卵母细胞成熟时数目锐减的现象
·线粒体在遗传时存在压力选择
·阈值效应:当突变型线粒体DNA达到一定比例时,才会导致异常性状的出现
线粒体疾病分类:
·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脑病
·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DNA突变的分类:
·基因突变:
错义突变
t/rRNA的突变
缺失、插入突变
·线粒体DNA分子的拷贝数减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