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危害及综合防控
礼蓝(上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经理李永彦
猪增生性肠炎也称为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以回肠、盲肠和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肠道传染病。该病多发于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表现为猪只食欲下降和顽固性腹泻进而生长僵滞。
胞内劳森氏菌经粪便排菌,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并经口摄入后感染。其在粪便中可存活2周,传播媒介广泛,很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播。大量研究表明,本病现已呈全球性流行,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养猪地区均有胞内劳森氏菌感染的报道。
猪只感染胞内劳森菌后,可引起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不能正常成熟,进而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还有研究显示,本病还会影响到肠道的消化功能。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猪场,每头猪损失折合可达22.4~44.6元人民币。
猪回肠炎的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感染
感染猪的临床症状有多种表现。
1、急性型:主要发生于4-12周龄的青年母猪,其它阶段猪也可因混群或其它因素而呈现出急性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出黑色柏油状粪便(图1),粪便可能会逐渐变稀(图2),但也有部分猪在没有出现粪便异常前突然死亡。急性死亡猪多表现为皮肤苍白。其危害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和急性死亡,发病猪死亡率约50%左右;同时妊娠舍母猪还可能在出现症状的6天内出现流产,一些存活下来的母猪也可能丧失繁殖能力。急性感染的母猪生产的仔猪不会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
图1:急性型病例排出柏油样粪便。图2:血便逐渐变稀。2、慢性型和亚临床感染: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保育及育肥前期生长猪,有些猪先表现为对食物特别的好奇,但采食量很小或不食,排出正常颜色或灰色至绿色的疏松、稀薄至水泥汁样粪便(图3)。
图3:慢性PE水泥样腹泻。另一些发生慢性感染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只表现出贫血、生长不良和猪群均匀度差。这种类型的回肠炎主要危害表现在饲料报酬、日增重下降。临床可见粪便中没有消化的饲料颗粒增多(图4),达到同样体重所需时间延长。时间长时能看到猪群的均匀度下降(图5)。如不做实验室检测,隐性感染病例容易被忽视,很难被发现,从而长期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图4:育肥猪回肠炎未消化颗粒。图5:慢性、隐性PE猪群均匀度较差。猪回肠炎的诊断与检测
慢性的增生性肠炎往往需要和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副伤寒、圆环病毒引起的肉芽肿性肠炎、鞭虫感染及消化不良性腹泻等进行鉴别。
急性增生性肠炎应与猪痢疾、胃溃疡、肠扭转、肠出血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确诊需结合实验室诊断,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猪粪便PCR、血清ELISA、组织学诊断,除组织学诊断方法外,其它方法均易出现假阴性,需引起注意。
预防控制需注意改善猪场生产管理、卫生状况
一些常见的能够让猪采食到粪便的因素均能够增加本病的发生;能够减少猪采食到粪便机会的管理方法和硬件设备有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率。漏缝地板或水泥地面;尽量不用垫料和戏水池;合理的料槽结构及减少地面喂料;合理的人员及工具配给减少胶鞋等工具的交叉污染;做好灭鼠防鸟等措施减少动物传播机会;过道、走廊、储物间、出猪台等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建立猪场外围生物安全屏障,注意与周边猪场的隔离;污水和雨水分开并清理和消毒;在引进猪源时注意了解种源地病原情况,并在严格的隔离观察程序后进行药物添加方可入群。这些管理措施的严格执行对减少回肠炎的危害十分重要。
在猪流设计上,最好实行二点或三点式饲养,如实在困难,也要防止不同饲养阶段之间的人员流动、工具相互交叉使用及污水流向。做好全进全出,杜绝周龄较大猪转入周龄较小猪群的机会。猪舍中的猪全部转出后要做好彻底冲洗、消毒、干燥,执行严格的空栏措施,减少上批猪对下一批猪的传播机率。
评估猪场的流行模式,确定合适的药物干预时间
猪场根据养猪生产流程设计和抗生素使用的情况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血清学转阳模型(图6)。从保育到育肥在一处猪场的饲养模式中,仔猪感染通常发生在断奶后数周内,这可能与母源抗体消失有关(模型1)。这种感染在接下来数周内可能通过粪-口传播的方式让本病在保育和早期育肥猪群间不断扩大。断奶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的间歇性感染也时有发生,这可能与猪场不规律的使用抗生素有关(模型2)。在将断奶保育猪群和育肥猪群分开饲养的猪场,胞内劳森氏菌很少感染繁殖猪群,即使感染,其血清学阳性转化时间也会推迟到12-20周龄(模型3)。
图6:不同管理系统内的胞内劳森菌感染和血清转阳模型。药物控制是现在回肠炎防控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采用药物防控前,有必要对自己猪场回肠炎的流行模式进行评估,确定最合适的药物干预时间,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药物控制的选择与方法
截短侧耳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是最为有效的控制胞内劳森氏菌的药物。临床上已确认青霉素、杆菌肽、氨基糖苷类、维吉尼霉素和离子载体类抗生素如盐霉素等对胞内劳森氏菌无效。非抗生素如酸味剂、铜或锌的化合物等也已被证明没有治疗效果。
1、急性增生性回肠炎的药物防控
对繁殖群发生的急性增生性肠炎,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治疗措施,不但要针对发病猪只,同时也包括与发病猪有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猪,甚至整个猪群。泰妙菌素或泰乐菌素,通过饮水或拌料的方法给药,对于采食量下降或不食病猪可以肌注药物治疗。
2、慢性和隐性回肠炎的药物防控
慢性的增生性肠炎用泰妙菌素或泰乐菌素治疗效果理想。鉴于本病隐性感染的普遍性,因此只对部分猪群治疗来达到消除感染的目的往往不能成功。所以在治疗时除对有明显症状的猪治疗外,也应包括有接触的同群猪。对这些慢性病例治疗的难点是确定用药时间。因为不同猪场之间,或同一猪场不同批次猪感染胞内劳森氏菌的时间都不一样,如果治疗时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时间过晚,治疗前发生的病例往往较多且严重,严重病例短期用药很难治愈,且较多猪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大,期间大量排菌也会对其它阶段猪群造成影响。
相反,如果添加药物时间过早,猪群还没有感染胞内劳森氏菌时用药,不能维持其原有的易感状态产生主动免疫,从而在停药后受环境中胞内劳森氏菌的感染,更易发生严重急性病例。
3、易发病阶段的紧急药物防控
把后备公猪和后备母猪运输到其它场进行性能测定时,或将这些小母猪与其它育肥群混合饲养时,可能引起猪群增生性肠炎的急性爆发。为减少这种急性爆发,可在混群或运输前使用泰妙菌素拌料给药,这样可降低本病爆发的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