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加味四逆汤治疗慢性肠炎疗效观察
TUhjnbcbe - 2021/6/23 22:44:00

加味四逆汤治疗慢性肠炎疗效观察

罗国跃

成都医院

摘要:目的:笔者在中医“火神派”学术理论的启发下,探索慢性肠炎的病机及扶阳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加味四逆汤”内服、保留灌肠加外用,治疗慢性肠炎患者68例。结果:痊愈62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占97.5%。结论:用“加味四逆汤”内服、保留灌肠加外用,治疗慢性肠炎,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的特点。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一日数次甚至十余次。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都可成为慢性肠炎的诱因。常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久治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属于疑难病症之一。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自拟方“加味四逆汤”内服、保留灌肠加外用,治疗慢性肠炎68例。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从年3~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男32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为50岁;女36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为59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0余年。全部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将局部病变分为三种类型:(1)轻度:黏膜轻度水肿,肠壁小血管网络不清者,有16例;(2)中度:以黏膜有细小溃疡点,肠粘液有红色或紫红色血丝,有46例;(3)重度:以肠壁黏膜糜烂渗血为主,有6例。1.2诊断标准按“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学术交流会(年)”,关于慢性肠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有:(1)慢性反复发作性腹泻、腹痛,粘液血便史。(2)粪便排除阿米巴、血吸虫,大便培养无结核杆菌。(3)经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镜检查,有粘膜充血、血管网络不清,或粘膜有不同程度溃疡点或糜烂。排除:①具有明显的外科及肛肠科手术指征者。②没有坚持或连续服药一月者。辨证分型:脾肾阳虚型:腰膝酸软,或夜尿频多,畏寒肢冷,舌淡脉细弱。脾肾阳虚、肝郁气滞型:除了脾肾阳虚的症状外还兼有:精神抑郁或烦躁,肠鸣矢气多,胸胁胀满,喜太息,病情常因精神因素而变化,舌苔薄白,脉象弦或弦细等症。1.3治疗方法(1)内服法:①方药组成:附片(先煎)45~g,*芪60~g,炮姜30~90g,云茯苓30g,白术15g,郁金12g,吴茱萸30g,补骨脂15g,煨肉豆蔻15g,砂仁25g(后下),芡实15g,石榴皮15g,泽泻10g,龙牡各30g,炙甘草10g。②煎服法:制附片先煎,其它药用冷水浸泡,附片煎沸半时后,尝一下不麻口舌后,再放入其余药物混合煎沸15分钟后,把药液过滤出来,第二、三次则兑入开水煎药,也是分别煎沸15分钟,将药汁过滤后,将药液混在一起,分为两天,6次服完。③加减法:伴有肝郁气滞者,去*芪,酌加柴胡、枳壳、香附;腹痛者,加玄胡、川楝子;失眠者,加磁石。最后,则采用中成药:“附子理中片”和“*芪片”,温补脾肾,调理善后。(2)直肠给药法:①方药组成:附片45g,*芪60g,炮姜30g,云茯苓30g,白术15g,郁京12g,吴萸30g,补骨脂15g,煨肉豆蔻15g,砂仁25g,芡实15g,石榴皮15g,泽泻10g,龙牡各30g,炙甘草10g.。②给药方法:嘱患者及家属,将上药碾成细粉末,每次取6g,加温开水20ml,用“甘油注射器”,在患者侧卧下,经肛门直接注入肛内,转膝胸位3~5min,1日2次。(2)外用法:将内服无用的药渣,用纱布包裹、煎沸后,用包裹药渣来热熨肚脐,药液则熏洗双脚的膝关节及其以下部位,同时按摩涌泉、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另外,还要加强心理疏导,改变膳食结构和适当活动。(3)变法:以上治法是“常法”,我所谓的“变法”,即是“攻补兼施”加“通因通用”法,①方药组成:四逆汤、四君子汤、小承气汤另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进行加减。药用:附片(先煎)45g、*芪60g、*参30g、干姜30g、茯苓30g、白术15g、生大*(另包)15g、丛蓉15g、枳实15g、厚朴10g、桃仁15g、红花15g、乳香15g、没药15g、火麻仁20g、炙甘草10g。②煎服法:除了生大*充泡鲜开水服外,其它服法同前,则不用灌肠和外治法。③筛选:本法只是适应于25~55岁之间,身体比较好,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赋闲在家或工作比较悠闲,辨证为邪实正虚的患者。经服药一两天后,排便次数达20~30次/天后,根据病情休息两三天,再服药后,又休息两三天这样就是越吃越拉,把寒湿浊邪排出体外,当休息后排便的次数在逐渐减少后,火麻仁也相应减量。在此期间,每次大便后用温开水加盐清洗肛门,若出现红肿热痛时,用“马应龙痔疮膏”外搽治疗。当在停药期间,排便已在2~3次/天后停止,改用常法调理善后。所有患者治疗时间都为1~3个月。2结果痊愈62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占97.5%。结论:采用“加味四逆汤”加减,内服、保留灌肠加外用,治疗慢性肠炎,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的特点。3讨论慢性肠炎是因:①急性肠炎未彻底痊愈而演变成的慢性肠炎;②多因间断使用抗生素,致病菌多属耐药菌株;③在本病发展过程中,多因饮食不洁、受凉、情绪等因素反复加剧;④往往伴有肠道菌群失调,故短期治疗难有疗效;⑤因肝胆、胃肠疾病术后而诱发。⑥经常服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的中药或中成药,导致机体阳气受损。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泄泻”、“久痢”的范畴。按照翻阅的大多有关文献资料,本病是由很多致病因素所致,脾虚湿胜是导致本病基本病机。在临床中,则主要从健脾利湿着手,多分有:湿热下注、脾胃虚弱、寒湿结滞、情志失调、脾肾阳虚等型,所用方剂有: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逍遥散、附子理中汤,即使用附片不过是10g,内服和灌肠用,见效甚微。纵观其病,既然冠以“慢性”两字,往往就说明病程较长,经久不愈。中医有“久病不愈,穷必及肾”,“脾阳根于肾阳”之旨。《景岳全书·泄泻》篇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因此,即使有热象表现,那是因阳虚阴寒内盛,阳不潜藏,隔阳于外,虚阳上浮所致。而应该在治疗上,着重以温补脾肾为主。“火神派”祖师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中说“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在“血证”的论述中认为“阳虚者,十之八九,阴虚者十之一二”。在临床中,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是其理论核心,擅用和重用生附子,使用姜、附治病,独树一帜。受此启发,笔者通过对慢性肠炎患者的长期观察、研究,发现他们还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郁或烦躁,失眠、多梦,畏寒、肢冷;舌质淡白,或青紫、或青灰;苔厚腻,色或白、或*、或灰黑,苔质多为湿润有津液、少数人为粗糙,舌体晨起转动不灵活;脉沉迟、或沉细、或弦缓等共同临床症状。究其病机,主要是因真阳不足,君火也衰,神无所依;肝气不舒,则气机不畅;脾虚邪陷,则中阳不振;寒湿不化,气机阻滞;脾气不升,故下利益甚。所以此证不仅在中州,不可单纯地责之于脾。其辨证之重点就是:畏寒肢冷、舌质淡白,或青紫、或青灰,苔厚腻等。因此,使用加味四逆汤之目的,在于用:附片、*芪、炮姜、云茯苓、白术、砂仁、炙甘草温补脾肾,升阳举陷;郁金、吴茱萸、补骨脂、煨肉豆蔻、芡实、石榴皮舒肝解郁、活血行气、涩肠止泻;加一味泽泻则有“利小水而实大便”,加龙牡不仅助砂仁纳气归肾,而且还有重镇潜阳、安神定志之功;以期恢复其脏腑正常功能活动。同时,利用药渣热熨肚脐,药液则熏洗双脚的膝关节及其以下部位,同时按摩涌泉、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不仅能消除疲劳、安神,而且还能巩固药物的疗效,使脾、肝、肾三脏之阳气得复。直肠给药的优势,众所周知,主要不受胃酸和消化道的破坏,不再赘述。而“变法”的问题,则是通过间断给药,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使邪去正安。同时,医者还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则慢性肠炎可愈。另外,对于症状较轻和不便煎服中药的这类患者,可用“附子理中片”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内服治疗。但对于病重者,仍以“加味四逆汤”为主。最后,还需说明的是:关于附片的用量,开始最少要用45g,以后每服两剂后,每剂15g地往上加,我最大剂量用到了g,待症状减轻后往下减量。一定要嘱咐患者及家人,附片先煎沸半时后,尝一下不麻口舌后,才和其它药煎。若患者服药后,有鼻涕中带有紫色血丝、眩晕和腹泻加重等症状,这是因阳气与寒邪斗争,逼寒邪外出的上佳征象,不必生疑?继续服药,不得半途而废。但若出现身强,则要停药,待缓解后,又继续服药。我有一例患者因患腰痛,1剂附片的用量为90g,家人不知,没有先煎,为了省事,两付药一起煎,只煎沸10来分钟,服用后第二天,就出现一身强、舌麻等症,于叫患者立即停药,嘱不必惊慌,过两天后,患者高兴地来告之,腰痛大减。但,若有中毒者,还需急救,按照李可老中医的经验是:生大*30g,防风30g,黑小豆30g,生甘草30g,蜂蜜30g,煎汤送服生绿豆粉30g,均在40分钟救活了患者。最快的是用蜂蜜3两到半斤,立即口服,或用炙甘草~g煎服,其次用前面的药液送服生绿豆粉,均是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对此,笔者从未遇见过,因为用的是“制附片”,但也要有相应的对策准备。参考文献[1]温敬东.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45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杂志,(10):~[2]徐俊伟,赵旭,朱建华.慢性结肠中医辨治体会[J].中医杂志,56(16);~[3]卢崇汉,李可,吴荣祖,等.扶阳论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73[4]傅文录,火神派临床用药心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57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味四逆汤治疗慢性肠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