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免费订阅!
原始点医学概要
原始点医学是放空知见、从零开始,点点滴滴在患者身上摸索出来的。研发之初,先是重用内热源,之后归纳出“一条脊椎与七处原始点”,其后又发现外热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诊、疗一体同步的原始点保健疗法,进而创立以因、缘、果的架构来阐述疾病由来与诊疗原则的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突破、充实、完善,最后建立起一个医疗、保健与理论高度统一的崭新医学体系。
辨因施治
生命要靠身体的组织器官运作来维持,而推动组织器官正常运作需要充足的能量,此能量称为热能。因此,所有疾病不外乎源自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身体组织器官运作失调的体伤问题,二是身体能量不能充分供应组织器官正常运作所需的热能不足问题。简言之,所有疾病症状皆因体伤与热能不足所致。体伤分为他处体伤与患处体伤,可直接导致症状,热能不足则可通过影响体伤间接导致症状。有症状必有体伤,身体为修复体伤必会消耗更多热能,而使热能不足体力虚弱;反之,热能不足体力虚弱也会使体伤恶化,而加重症状,陷入恶性循环。由此可知,体伤与热能不足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左右着病情的变化,所以调理病症必须同时解除体伤及改善热能不足。
原始点医学的辨因施治是通过观察症状,从果推因,以研判病情,调理疾病。
辨因施治的诊疗方法有三:
(一)辨病症体伤位置的诊疗方法;
(二)辨病症轻重好坏的诊疗方法;
(三)辨症状修复时间及治疗范畴的诊疗方法。
(一)辨病症体伤位置的诊疗方法
辨病症体伤位置的诊疗方法,首先须观察有无体力虚弱病症;其次按推病症相对应之原始痛点后,视病症有无改善,以辨明病症之体伤位置,决定调理的原则,从而达到解症的目的。
就医疗而言,无论是经络穴位、阿是穴乃至原始点的研发,都是为了改善组织器官运作,解除他处体伤所致之病症;就保健而言,外内热源的研发及正确运动方式,则是为了改善热能不足,间接解除体伤,尤其是患处体伤所致之症状。
所以,医学诊疗之实践,辨明症状之体伤位置,是决定治疗原则的诊断方法。也唯有如此,才能决定按推、运动及使用热源的原则,此即:
病症属他处体伤者,应按推原始痛点以改善组织器官运作为主,运动、温敷原始痛点以帮助修复体伤为辅;
症状属患处体伤者,应温敷患处以改善热能不足为主,运动、按推患处以帮助吸收热源为辅。
可见医疗与保健若不知症状可由不同体伤所致,就会误入歧途,延误病情。
辨疾病体伤位置的诊疗方法,须按症、状区别对待。
“状”的体表组织受损,必属患处体伤所致,目视即可分辨;
“症”的体伤位置则他处、患处皆有可能,故真正要辨体伤位置乃至病情轻重好坏的是“症”而非“状”。
通过按推病症相对应之原始痛点,若有改善,则此病症之体伤位置并不在患处,而是在他处(指的是原始痛点的位置)。
换言之,此病症是由他处体伤所致;若无改善,则此病症之体伤位置并不在他处,而是在患处(指的是症状的位置)。换言之,此病症是由患处体伤所致。
可见对于病症而言,是先有按推原始痛点的治疗,之后才有辨病症体伤位置的诊断,因此其过程既是治疗,也是诊断。由于体力虚弱病症可显示热能严重不足,且其多属患处体伤所致,并不适合以按推原始痛点作为诊疗手段,所以辨病症体伤位置的诊疗方法,首先须观察是否有体力虚弱病症;其次按推原始痛点后,视病症的不适感或功能紊乱是否仍无改善。于此二者中,只要有一种情况出现,即表示患处体伤是主因,处理上应以外内热源为主,按推患处为辅。处理后若还有病症,应按推原始痛点;反之,若二者皆否,即表示他处体伤是主因,处理上应以按推原始痛点为主,外内热源为辅。
(二)辨病症轻重好坏的诊疗方法辨病症轻重好坏的诊疗方法是从果推因,即通过观察病症、体力表现,推断体伤与热能不足之程度,以辨明病情轻重好坏,决定治疗原则,从而达到解症的目的。
轻重症的分辨与治疗原则⑴病症属局部且位于四肢,如臀痛、腿痛、膝痛、踝痛、肩痛、臂痛、肘痛、腕痛等,若发作次数很少、时间短暂,则属轻症。因为病症限于局部且很少发作,表示体伤轻微、影响热能甚少,且病症在四肢,无危险性,故属轻症。
⑵病症属多处且位于头身,如头痛、呕吐,或胸闷、咳嗽,或腹痛、便秘等,若发作频繁或时间持久,则属重症。
因为病症有多处且发作频繁或持久,表示体伤严重,影响热能甚巨,且病症又在头身,有危险性,故属重症。
⑶概而言之,病症之轻重及介于轻重之间的分析,可从病症发作之范围(局部或多处)、部位(四肢或头身)及时间(久暂与频率)与轻症者相比即可。若三项全同,则属轻症;若其中有二项相同,则属轻偏重;若仅有一项相同,则属重偏轻;若三项全部不同,则属重症。
轻重症主因是体伤,表示热能不足还未严重,处理上应以按推原始痛点为主,外内热源为辅。研判轻重症的好转与恶化,首先观察是否有体力虚弱病症;其次观察病症是否更严重。于此二者中,只要有一种情况出现,则属恶化;反之,若二者皆否,则属持平或好转。轻重症患者如果病情恶化是由于不正确医疗方法所致,则医者必须以病为师,虚心学习,并且深入了解原始点医学,如此才能辨明病情轻重好坏及病症之体伤位置,然后用诸善缘改善体伤及热能不足,以达到从因解症的目的。
重病的分辨与治疗原则
⑴疾病不论轻重,只要有热能严重不足的体力虚弱病症,即为重病。
⑵重病若又出现体力下滑愈来愈弱,即表示热能严重耗损险象已现,虽没有立即生死之虞,但短期恐难以恢复。
⑶重病若已恶化到食不下、排便困难、暴瘦、高烧、腹泻、面无光泽、声音微弱、全身无力、身体水肿、气喘、呼吸困难、意识不清胡言乱语、眼神呆滞涣散、昏迷不能表达等体力急速下降的病症,有多个同时出现且情况紧急,则表示热能即将耗尽命危已现。
重病主因是热能严重不足,处理上应以外内热源为主,按推患处为辅。处理后若还有病症,应按推原始痛点。
不言而喻,治疗疾病的目的,首先是保住生命,其次才是解除症状,而热能正是维持生命的主要因素。由于体伤表现在症状,热能反映在体力,故研判重病的好转与恶化,观察体力虚弱病症远比其他症状更为重要,也就是经治疗后不论症状有无改善,如见体力渐渐充足,则属好转;反之,如见体力渐渐衰退,则属恶化。
重病患者如果已使用原始点所有方法,仍无效,甚至恶化,则此患处体伤所致之病症,究竟是属体伤修复过程中的正常恶化现象?还是热源的使用无法直达患处体伤?抑或是已超过人体能够自我疗愈的范畴?
可通过辨症状修复时间及治疗范畴的诊疗方法加以研判。若属前二者,可用原始点继续处理,但须善用热源使其直达体伤位置;若属后者,须审慎评估从果处理是否有效。若有,交由西医治疗;若否,最好安于现状。但如果其恶化原因是由于不正确生活习惯造成,则患者必须反省检讨,通过适当运动、充分休息及良好心态,并注意饮食及温敷,以改善热能不足增强体力,间接疗愈患处体伤所致之病症。此外,不仅要按推原始痛点,以解除他处体伤所致之病症,还要尽量避免侵入性治疗及任何寒凉性药食,包括各种点滴,如:葡萄糖、食盐水、白蛋白、抗生素、利尿剂??唯有如此才能转危为安,重获健康。
生死存亡的分辨与治疗原则
病症若出现喘息抬肩、久久才急促呼吸一次,则说明热能耗尽,体力衰竭,大限已至。处理原则绝对要避免徒增患者痛苦的抢救,如:压胸(CPR)、电击、气切、插鼻胃管、插导尿管??以及无谓的治疗,包括任何寒凉性药食乃至各种点滴,如:葡萄糖、食盐水、白蛋白、抗生素、利尿剂??亦不可喂食温热性药食及按推原始点。此时只可温敷,让患者保持神志清明,安详而逝。如果还能根据患者的信仰或习性,善加开导,使其放下尘世所有执著,则是临终一大助缘。
(三)辨症状修复时间及治疗范畴的诊疗方法辨症状修复时间及治疗范畴的诊疗方法,是通过研判患处体伤所致症状的修复时间及治疗范畴,并用外内热源改善热能不足,间接修复体伤,尤其是患处体伤,从而达到解除症状的目的。
研判患处体伤所致症状的修复时间
严重急性病症,如:感冒、腹部胀痛、排便困难、腹泻等,以及西医的急性病,如:肠梗阻、盲肠炎、胆结石、急性肠胃炎、肠病毒、食物中毒等,或一般急性外伤,如:红肿、破皮、出血等,约1至7天;
严重急性病症且体力虚弱,或严重急性外伤,如:烫伤、毒液灼伤、肌肉肿胀撕裂、骨折等,约10至30天。
严重慢性症状,如:行动迟缓、全身无力、异常疲惫、声音微弱、面无光泽、肢体冰冷、肢体水肿、肌肉萎缩、肌肉腐烂坏死等,以及西医的慢性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氏症、小脑萎缩症、梅杰综合症、自闭症、植物人、渐冻人、红斑性狼疮、牛皮癣等,约1至3个月;最严重者,约3至6个月;若经半年仍未改善,则属难治之病。
研判患处体伤所致症状的治疗范畴
若严重急性病症,通过原始点所有方法(包括姜粉泥内服、外用、灌肠、涂抹口腔、鼻腔等,或姜汤灌肠、洗眼、喷鼻等),仍无效,甚至恶化;或严重慢性症状,通过原始点所有方法,经半年仍无效,甚至恶化;或非原始点所能处理的急性外伤组织受损之症状,如:脱臼、断肢、粉碎性骨折、大量出血等,以上均属患处体伤所致之症状,且皆已超过身体能够自我疗愈的范畴。
这些原始点处理无效,甚至恶化的症状,除脱臼可寻求中医协助外,其余须审慎评估从果处理是否有效。若有,交由西医治疗;若否,最好安于现状。除此之外,其余各种疾病症状皆适合以原始点医学处理,此治疗范畴与中医极为一致,与西医则有差别。
西医是从果治病,主要以仪器检查结果作为诊疗对象,其特点是擅长治疗急性外伤,也能治疗患处体伤所致之症状。但其最大的问题是“老”、“病”不分,将身体衰老的异常当成疾病之因或疾病本身,无端地使病人变多。此外,西医因无他处体伤与热能不足的概念,不能从因解决症状,故对于他处体伤所致不适感与功能紊乱之病症,以及显示热能不足之体力虚弱与组织受损之症状,不仅从果治疗难以治愈,对体力虚弱者,还可能危及生命。此类疾病适合以原始点医学处理。
究其原理,原始点医学是从因治病,以症状作为诊疗对象。由于症状可感可见,故辨因施治三大诊疗方法只须通过观察症状,就可从果推因,以研判病情,治疗疾病。其中辨病症体伤位置的诊疗方法,偏重于治疗疾病;辨病症轻重好坏的诊疗方法,偏重于研判病情。又此二者相较之下,前者通过按推原始痛点,始知疾病有不同的体伤位置,故对病症能作出更精准的治疗与诊断,而这正是后者所欠缺的;前者不作病情轻重好坏的研判,而这正是后者的强项。由此可见,此二者各有优缺,可以互补。至于第三诊疗方法,则偏重于推断患处体伤所致症状的修复时间及治疗范畴,刚好可弥补前二者的不足,且相对于前二者,它又更偏重于治疗患处体伤所致之症状。职是之故,为了从果推因,以研判病情,治疗疾病,辨因施治不可能只用一种诊疗方法。比如辨病症体伤位置时,自然会辨病情轻重好坏,而且也会推断症状的修复时间及治疗范畴;同样,辨病症轻重好坏时,自然会推断症状的修复时间及治疗范畴,而且也会在按推时辨病症之体伤位置。所以辨因施治融合互用这三种诊疗方法,不仅可推断症状的修复时间及治疗范畴,还可分辨病症之体伤位置及病情轻重好坏,以决定按推原始痛点与使用外内热源的治疗原则,从而达到自我疗愈及保命增寿的目的。
换言之,若无病症,可从一条脊椎及七处部位找出原始痛点按推,并用外内热源温之,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若有病症,可从病症部位找出相对应之原始痛点按推。按推后若有改善,仍须配合外内热源温之,以达到解除他处体伤所致病症的目的;按推后若无改善,则此病症系属患处体伤所致,须通过重用外内热源,亦可按推患处,并配合适当运动、充分休息及良好心态,来改善热能不足,提升体力、自愈力,以达到间接疗愈患处体伤所致病症的目的。但如此处理若仍无效,甚至恶化,且病情严重紧急,则须考虑是否热源无法直达患处体伤,例如:胃痛胀、食不下、腹泻、体力虚弱等,宜急用姜粉泥灌肠(一天可多次),直接温暖腹部器官,如此才能化险为夷。若仍无效,甚至恶化,显然此病症已超出人体自我疗愈的范畴,非从因解症所能处理,须审慎评估从果处理是否有效。若有,交由西医治疗;若否,最好安于现状。再说,人最终都不免一死,但若能避免侵入性治疗及寒凉性药食,在热能没有额外耗损的情形下,即使要走,也可以走得很安详。
相较之下,西医从果治病,将仪器检查结果作为主要诊疗对象,反而治丝益棼,比如严重腹部病症若被仪器检查出体内有异常形态、异常指数及组织受损,西医认为这三者皆为疾病本身,且都有可能是导致腹部病症的原因而须治疗。但原始点从“辨因”的诊断角度深入分析,仪器检查出来的,除组织受损属疾病之外,其余所有异常并非“疾病本身”症的不适感、功能紊乱及体力虚弱,与状的组织受损,故非疾病而属衰老,不可作为治疗对象;又仪器检查出来的是果而非因,不会直接导致腹部病症,若将其当成疾病之因,就会犯下倒果为因而说一症多因或果生果的错。再者,透过按推腹部病症相对应之原始痛点,若有改善,即可证明真正导致腹部病症的原因是他处体伤而非异常形态及组织受损;若无改善,即可证明真正导致腹部病症的原因是患处体伤。对此,原始点并不排除异常形态及组织受损可能会造成患处体伤,再由患处体伤导致腹部病症。不过从“施治”的治疗角度深入分析,因为异常形态及组织受损皆由体伤及热能不足所导致,所以严重腹部病症不论是由何者造成患处体伤,再由患处体伤所导致,皆可用姜汤或姜粉泥灌肠,直接温暖腹部器官,以改善热能不足,间接修复异常形态及组织受损所造成之患处体伤,从而达到快速解除腹部病症的目的。至于异常指数只是抽象的数据,根本不会造成体伤,与腹部病症无关。故原始点从因治疗任何病症,只须改善体伤及热能不足,不必再细究体内有无异常及组织受损。况且,西医没有他处体伤及热能不足的概念,无法利用仪器检查出“疾病之因”,以协助原始点从因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原始点通过辨因施治三大诊疗方法,就可从果推因,以研判病情,治疗疾病,在诊断上,完全无需借助西医之任何检查;在治疗上,亦不必处理体内的异常及组织受损。
此外,原始点的诊疗方法亦已广泛应用于动物中,比如:牛、马、羊、鸡、猫、狗、猪??而获得很好的成效,假以时日,面对禽流感或可不再扑杀,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的处理。也有外热源用于植物的成功案例,虽因个案太少,未成气候,但亦值得期待!
重症处理
疾病不论轻重,只要有体力虚弱病症,即为重病。重病主因是热能严重不足,处理上应以外内热源为主,按推患处为辅。处理后若还有病症,应按推原始痛点。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必须配合适当运动、充分休息及良好心态,必要时可用姜汤或姜粉泥灌肠。
以上处理方法,除按推原始痛点属医疗外,其余方法皆属保健。
由此可知,重病处理是以保健为主,通过外内热源,以改善热能不足,增强体力,间接疗愈患处体伤所致之症状;医疗为次,通过按推原始痛点,以改善组织器官运作,快速解除他处体伤所致之病症。
此外,不仅要尽量避免侵入性治疗及任何寒凉性药食,还要保持室内温暖舒适、安静整洁及空气流通,如此才能使重病患者转危为安。
(一)外内热源
处理重病患者应以外内热源为主。外热源包括太阳光、温灸、温敷袋、电热毯、电热器、电热吹风机、远红外线、暖贴、姜粉、姜粉泥、姜汤等,其使用原则应以干爽透气、直达体伤位置为主。可视创口有无及病情需要,慎选其中热源用于局部或大面积,借由皮肤吸收,直接温暖身体。
值得一提的是,姜粉或姜粉泥可直接涂抹于体伤位置,配合按推,比其他热源更能快速精准地改善热能不足、修复体伤,间接疗愈疾病。
内热源包括姜片、姜粉、姜粉泥、姜汤、参片、参粉、参汤、辣椒、胡椒、花椒、咖哩等,它们不仅可应用在饮食,帮助人体将食物吸收转化为热能,其中姜粉泥借由灌肠、涂抹口腔、鼻腔等,姜汤借由灌肠、洗眼、清耳、喷鼻等,可使热源直达体伤位置,直接温暖器官,尤其是姜汤或姜粉泥灌肠应用得宜,能将热源发挥到极致,使腹部重病患者转危为安。
总之,不论是外热源或内热源的使用,皆应以患者能接受吸收、感觉温暖舒服为最高原则,而非外热源越久越热、内热源越多越浓就越好。此外,还要配合适当运动、充分休息、良好心态及按推患处,热源才较易被吸收。
外热源
外热源如:红豆袋、电热毯、暖贴等,常用于无创口;姜粉泥或姜粉常用于无创口的原始痛点、硬结、肿块、皮肤病等;姜粉最适合用于有创口;温姜汤、艾灸、远红外线、电热吹风机等,则不论有无创口皆适用。以上仅供参考,无绝对性。由于外热源的使用原则是以干爽透气、直达体伤位置为主,所以患处若有创口,则以姜粉处理,期间不仅要少清洗,且清洗后必须立刻用电热吹风机吹干,以保持干爽,还要尽量避免使用纱布、保鲜膜等包扎,以保持透气。重病温敷多以大面积,时间可达24小时,但都要以患者感觉温暖舒服为宜。如背红豆袋太热或太重,要改以暖贴、姜粉泥等局部温敷;如要加强姜粉泥的温热效果,于其涂抹处可用红豆袋或暖贴隔着衣服温敷;如天气闷热,则须空调降温后再温敷。
内热源
内热源的姜汤、姜粉、微波或锅煮姜粉泥,不仅可应用于温热性饮食,其中姜汤或姜粉泥还可用于灌肠。
⑴姜汤、姜粉、微波或锅煮姜粉泥
为确保姜的品质,最好挑选有机认证的瘦小土姜。姜汤是鲜姜片或干姜片熬煮而成,虽然用干姜片熬煮其药性胜过鲜姜片,但法无定法,不论用何种材料,以及用量、浓度等,都要考虑个体差异。服用方法是少量多次、小口温热吞服,以使热源的补充源源不断。如果紧急或不方便熬煮姜汤,虽然也可以服用姜粉,但因姜粉味辛辣,且不易消化,不像微波或锅煮的姜粉泥口感较佳,且药性温和容易吸收,所以姜粉泥才是最好的替代品。
虽无定法,但依病情,在患者能接受吸收的前提下,针对成人每日姜的用量,提供下表供参考:
用量要由少渐增,见效即止,虽低于常规用量亦可,其后增减则视病情需要而定。重病患者只有在经过按推、温敷、温热性饮食、适当运动、充分休息、良好心态的全面配合,病情仍无改善,但还能吸收的前提下才允许超量、超限,只是不可长期为之,亦即病情改善且稳定后,须逐步调回常规用量。重病患者若不愿服食浓姜汤、姜粉与姜粉泥,或服后吸收不良而出现症状,宜减量减淡,改以重症患者的用量甚至更少;亦可姜加西洋参、生晒参、红参、甘草、龙眼干、红糖等,加一种即可,或直接改用浓参汤,以减弱内热源之药性,并改善口感。值得一提的是,浓参汤性温易被吸收,且患者多能接受,故成为救治重病的最好选择之一。红参常规用量是50克至75克,上限是克。总之,内热源用量之多寡及其药性之强弱,皆应以患者能接受吸收、感觉温暖舒服为最高原则。
须再三强调的是浓姜汤与浓参汤,主要是生病时用来加强日常饮食的热源,以供身体之急需。当身体完全康复后,所需热源只需从合理饮食中摄取,并加强运动即可。若要当作保健长期服用,则宜改为淡姜汤,或淡参汤,或淡姜参汤。
⑵温热性饮食
重病患者要在生活中落实温热性饮食,其饮食并不限定只能使用温热性食材及调味料,而是要少用寒凉性调味料,多用温热性调味料,让任何食材都成为美味可口的温热性食物,亦即煮菜
要在少油、少盐、少糖、少加工品的情况下,加入温热性调味料,如:姜、辣椒、胡椒、花椒、咖哩等,并且须煮熟,必要时甚至须煮烂,趁热服用。服用时要细嚼慢咽,不宜太饱,不需配汤。
⑶姜汤或姜粉泥灌肠
腹部重病患者通过按推原始痛点及使用外内热源若无效,且病情严重紧急,则须考虑是否热源无法直达体伤位置,此时应立刻改用姜汤或姜粉泥灌肠。例如:重病患者出现排便困难、腹部胀痛、欲呕、食不下等,应以姜汤灌肠;或重病患者出现一日腹泻多次、发烧等,应急用姜粉泥灌肠。究其原理,姜汤或姜粉泥性温热,用于灌肠可直接温暖腹部器官,比其他外内热源更能快速直达体伤位置,以改善热能不足,间接修复患处体伤,所以不仅可解决腹部胀痛、欲呕、食不下、胃溃疡、胃出血、腹内出血、痛经、子宫下垂、疝气等症状,还可达到通便止泻,恢复体力的目的。由此可见,能够快速疗愈腹部重病患者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姜汤或姜粉泥灌肠。若病情需要,每天可多次灌肠。虽然姜汤或姜粉泥每次灌肠都有温暖器官、通宿便及间接疗愈腹部病症之效,但姜汤主要是以清肠道、通宿便的效果较佳,姜粉泥主要是以温暖腹部器官、间接解症的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再好的方法都要以患者能接受吸收、感觉温暖舒服为最高原则,且为了避免过分依赖灌肠,因此灌肠后,若体力越来越弱,或腹部病症已解,皆应停止姜汤或姜粉泥灌肠,改用其他保健方法。
(二)适当运动
对重病患者使用上述热源及按推,若无身(运动)、心(情绪、观念)配合,终将失败。运动量以患者能承受为宜,过量反而容易受伤,因此无需强求,量力而为,缓慢增加。运动方式有拉筋、柔软操、太极拳、瑜伽、爬山、爬楼梯、伏地挺身(俯卧撑)等,可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症状,选出有助于康复的运动方式,比如:咳嗽、胸闷、手麻等,可选择伏地挺身;腿麻、膝痛、踝痛等,则可选择爬楼梯(一步两阶),室外运动宜避免太冷或太热。易出汗、怕冷者,颈及身体前后可塞毛巾,既可保暖,湿后又方便取出,常保身体及衣物干爽。总之,重病患者日常应以运动及休息为主,放松身体,缓慢调息,随时活动,不可过累,累了就睡,但亦不宜久躺久坐,一定要脚踏实地去落实。等热能渐充,体力转佳,体伤改善,各种症状如冒虚汗、吃不下、气喘、水肿、头晕、溃烂??自然都可改善。
(三)充分休息
重病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及充分休息,不可过于劳累,亦不宜长卧久坐而不动。不可熬夜,宜早睡,睡到自然醒,醒后勿赖床,并杜绝房事。
(四)良好心态
重病患者容易情绪低落,对疾病会有恐惧、压力,又急求病好,心情在如此紧绷下会耗掉原本就不足的热能,反而更伤身体。要内心保持平静,就要深信因果,了解疾病是因为体伤及热能不足所产生的果,只要因改善了,果就会消失。换言之,只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医疗保健之缘,避开伤身致病之缘,就能改善体质、恢复健康。明了此理,就不需太在意病情,彻底放下对疾病担心害怕的念头,即使遇到各种恶疾,仍要坚信惟有从因下手,才是根本解决之道。若事与愿违,通过原始点医学处理后症状仍在,甚至加重,且体力也在衰退,则宜冷静反思:这是体伤修复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的正常恶化现象?还是此病已超过身体自我疗愈的范围?抑或是按推、外内热源、运动做不到位?情绪起伏太大?以利及时厘清真相,作出正确判断且修正偏差,否则贪快而用寒凉性药食或手术,一不小心就会严重透支热能而危及生命。总之,重病患者应澄清思虑、反观自省,常怀喜悦、感恩、包容的心,避免情绪大幅波动,绝不可胡思乱想、自成心结。若有负面情绪,家人宜随时观察、开导、鼓励;若病情好转,行有余力,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则更好。
最后须注意的是,重病患者虽不需太在意病情,但亦不可因病情改善而掉以轻心。重病患者康复后,体质较常人脆弱,故饮食起居不可骤然恢复常态,仍需按照上述各项原则进行保健,尤应避免寒凉与劳累,且要特别加强运动,放松心情,从根本上增强体质,杜绝复发,以逐渐摆脱对热源,尤其是浓姜汤的依赖。
原始点医学是一种生活化、成本低廉、易学易用且涵盖医疗与保健的绿色纯自然医学,且不涉及医疗行为,以非侵入性、非药物的方式来解决人类的病苦,并将健康自主权交到民众的手中。
——《原始点医学》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