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症状总结:
1、胃绞痛(位置在剑突下。俗话:心窝下。)
2、想吐,但喝完藿香正气水后就好了。
3、大便拉稀。
4、不敢吃,喝水都会加重绞痛。
5、小便少,不出汗。
6、舌苔中部*厚。
No.
分析:
1、胃绞痛提示肠胃痉挛,提示:
(1)寒(热胀冷缩)
(2)积(多余的水或食物占据了胃内空间)
2、原本想吐,提示:
(1)表证:因为受凉,体内的气血往体表送,导致体内的胃相对缺血,所以血液不够的胃暂时不接受食物,产生。
(2)里证:因为胃中有湿,身体想把湿排掉,产生的动作,就好像肺里面有痰,身体会产生咳嗽的动作,把痰排掉。
3、大便拉稀+小便少+不出汗,提示:
水分原本要走小便和汗。
现在只走大便,不走小便和毛孔。
说明身体正常的水液循环系统出现障碍,小便和毛孔都属于太阳病的解除渠道,现在障碍了,说明患者有表证。
4、喝水都会加重绞痛,提示:
胃中有停水、寒,也就是寒湿。
水一喝进来,导致胃的空间更加不足,停水更重,原本被寒气收缩住的胃会被压迫的更严重,所以更疼。
5、舌苔中部*厚,提示:
水湿在中焦与食物混合化热了。
舌苔剥脱,提示胃运化功能障碍,即阳虚。
No.
治疗思路:
1、水循环障碍,证类似,带有小便少,几乎不出汗的证,就用五苓散。
2、脾胃运化功能不足,痉挛性疼痛,加生白芍+干姜即可。
3、此案舌苔*厚,加用干姜,学医的朋友可能有疑问。实际上此案湿明显重于热,利尿即可带出热量,所以重在兼顾本质上胃寒。
参考条文:
《伤寒论》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五苓散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No.
处方:
经由以上分析,开出处方:
猪苓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桂枝10克,生白术15克,生白芍25克,干姜18克。
六碗水煮成两碗,每四个小时喝一碗。3付。
开方医生:王泽。
(本处方仅仅适合本案。自行套用均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