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夏至,白昼最长的一天,这个节点,也标志着正式进入暑热阶段。夏至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跟着小编一起学习辛丑年的夏至养生知识吧!
夏至
theSummerSolstice
年6月21日(星期一)
11时32分
农历五月十二日
一、夏至气候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公元前7世纪,中国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时间常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所以夏至也称“长至”。
民间亦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立杆不见影”是夏至日出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国南方的部分省份,如广东、广西、云南等北回归线上的地区,由于太阳几乎垂直照射,那么在正午时分,立起来的竿子就可能没有影子了,这也说明夏至这天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的角度是最高的。
夏至也是“酷夏已至”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到来,阳的增长到达极限,而物极必反,就有“阳极阴生”的变化。俗话说:“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这两个节气都是阴阳转换的阶段。
二、夏至物候
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鹿是属阳性的山兽,感知到夏至之后阳气已盛极而衰,阴气渐渐日盛,故鹿角在夏至脱落,这也是自然界中的动物阴阳更替的表现。
二候蜩始鸣
蜩即夏蝉,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蜩,黑大,叫声清亮,民间也叫“知了”。夏至来临,夏蝉感知到阴气开始鸣叫求偶,以便在秋天结束生命。蝉鸣是夏天最重要的声音之一,这预示着酷夏的来临。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野生药草,为白色块茎,喜阴,因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半夏」之名。由此可见,随着夏至的来临,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逐渐衰退了。
三、夏至养生
夏至日为“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素问·六节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思想,对于素体阳虚、寒伏于内的人于夏至日可进行“冬病夏治”。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1、饮食养生
夏至气候炎热,根据中医“外热一分,则内寒一分”的理论,此时人体内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同时也要注意清心解暑、健脾养胃。既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也不可贪食冷饮瓜果,以免损伤脾胃。
夏日炎炎,不少家庭会熬一大锅绿豆汤或沏上一壶菊花茶当水喝。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对于手足凉、腹胀腹泻等体质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多饮用。菊花茶也不宜天天喝,虚寒体质的人若长期大量饮用菊花茶,会使虚寒体质现象加重,从而降低免疫力。
其实,相比于消暑降温的凉茶,在夏至来临时,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煲制不同功效的汤粥,也是夏季养生的好方法。特别是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这里推荐几款汤粥:
鲫鱼汤
鲫鱼1~2条(约~克),大蒜2头,姜少许,盐、酱油、葱等调味品少许。
先把鲫鱼洗干净,在鱼身抹少许盐,锅内放入食油烧热,放入鲫鱼煎至两面金*,捞出,放入另一锅内,加水、大蒜、姜,大火煮几分钟,汤色泛白,放入葱花即可。鲫鱼汤有健脾养胃,利湿行气的作用。
薏米赤豆汤
薏米仁、赤小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勺。
前两味洗净入锅,加水两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后,加红枣、白糖,再煮30分钟,至豆烂熄火,当点心吃,可清热健脾,利湿轻身。
在这里特别要跟大家说明的是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它们颜色相近,但是形状和功效是不同的。从外形来看,赤小豆是扁身的,而红豆是圆身。从口感来说,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以煮烂,红豆则更软,容易出沙,口感绵密。
中医理论认为,赤小豆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有健脾益气、渗水利湿、解毒排脓的功效。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困重的患者来说,疗效是非常好的。而红豆一般不作为药用,有清热解毒,祛痰杀虫,补阴血等作用。我们这里的汤中所用的豆子是赤小豆。
然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虽能渗水利湿,但性偏寒,特别是与性质也偏寒凉的薏米结合,总体性质还是较为寒凉的,不建议体质虚寒的人群长期大量服用。
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克,白糖适量。
把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加入白糖即可。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的功效。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2、起居养生
夏至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夏至,虽然天气逐渐闷热难耐,但也不宜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古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勤解逐时衣,少餐申后食”的养生之道。
夏季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痱子、过敏性皮炎、汗斑、湿疹等恼人的皮肤病困扰着很多人。应对皮肤病,要常洗澡、勤换衣服,被子、毛巾等经常漂洗消毒,并尽量少到蚊虫多的地方。
另外,夏季还是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胃肠疾病的高发期,消暑方式不当是主要原因。预防肠胃疾病要注意饮食有节,这里的“节”指的是节制和清洁卫生,这两方面在夏至来临之际都尤为重要。
3、情志养生
随着温度和湿度都逐渐升高,人们容易大汗淋漓,时常感到疲倦、焦躁、胃口不佳。尤其女性的“生理期综合症”会更明显,容易造成精神紧张、焦躁不安,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做相应的调整了。
你可以尝试,坐在大自然中,闭上眼睛,先慢慢呼气,把身体里的气体呼出体外,然后开始缓慢深入地吸气,把空气中的热气吸入你的身体。感觉身体的细胞在敞开,心也开始越来越打开。
随着你的呼吸,你能感受到空气和热、土地里的水汽和植物的芬芳,都在一呼一吸中进入身体。去感受热气在鼻腔和皮肤上的感觉,可以帮你的身心和大自然建立起亲密的连接。
你会发现,当静下心来去感受的时候,你就能体验到外在的酷热与身体的内在达到了一种平衡,我们的身心正在慢慢地接受夏天带来的所有感觉……
4、运动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可以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此外,应注意运动中饮水不可过量。大量饮水会导致出汗更多,而盐分也会进一步流失,引发痉挛。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适当的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寒邪”和“湿毒”排出体外。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时,场地最好选择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
宜轻运动:散步、慢跑、站桩、太极、八段锦、凌波微步、筑颜术等,不宜过度剧烈运动。当运动中出汗过多时,适当食用淡盐水或绿豆盐水汤。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可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等。
建议用温水冲澡,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5、艾灸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节气灸”正是应运而生的独特方法之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夏至这个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人体扶阳驱寒的最佳时机。在这个季节交替、阴阳变化的时节,也是年老、久病、体弱等人群宿疾加重和新病易生的时期。
夏至灸则选择此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足三里(最常见的保健要穴)作用: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命门、神阕、气海、关元(保健要穴)作用: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背腧穴。背腧穴是指五脏六腑之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分布于背部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寸处。
作用:背腧穴是脏腑之经气输注之处,是夏天补阳的重要场所。补充背部的阳气,也就是补充全身的阳气,人体内的寒邪就容易祛除。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这个天气炎热、雷雨骤来急去的季节,愿我们大家都能达到一种“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的境界。
记得下方点“赞”、“在看”送我一朵小*花哦
文
润楠
编辑
灵素
排版校对
杨恩
紫薯福利!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