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田林哥哥分享的第一百八十二篇文章-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本书的主旨也很简单:
这世界上有两种游戏,一种叫做有限游戏,它以赢为目的,而另外一种叫做无限游戏,它以延续为目的。
如果你认为你的生活是有一个有限游戏,那么你就会经常面临着:
“我必须考过这门考试,不然我就人生无望了。”
“我必须在25岁之前找一个人结婚,不然可能就要孤独终老了。”
“我必须在30岁以前挣够多少钱,不然我就是中年loser。”
等等一系列问题。
在学生时代纠结于考试成绩,在刚刚毕业纠结工资待遇,在工作几年之后苦恼于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在三四十岁惶惶不可终日,害怕被裁,在五六十岁因为健康问题或者养老问题而忧愁不已。
虽然说以上这些纠结以上问题都没错,甚至很多人的一生就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眼前这一件又一件的紧急的事情上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生相当于在玩一场又一场的有限游戏。
在每一场游戏里面,要么是顺利通过,成为暂时的“人生赢家”,要么是以失败告终,成为自己或者是别人眼中的loser。
但是这种以“有限游戏”视角进行的生活是缺乏整体关联性的,你在后面这场游戏里面面临的困难阻碍,很多时候可能是你在前一场游戏里面的某个短视行为导致的。
比如说你在五六十岁的时候身体的各种毛病,可能是你年轻的时候熬夜贪吃,不良的生活作息埋下的伏笔。
又比如说你在三四十岁的时候的让你十分痛苦的中年危机,很多时候也是在因为你在刚毕业的追求高薪,所以选择了一个比较吃“青春饭”的行业,并且在工作之余,没有给自己准备好退路导致的。
所以说,如果你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又一个有限游戏的合集,那么你就有可能为了赢得眼前这场游戏,为了眼前的某些利益,而损害了后续人生的一些资源和机会。
于是让越到后面的游戏越难玩,最终崩盘出局。
所以说,我今天想跟你分享一个“无限游戏”的人生视角?
我们就从金钱,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这三个角度来谈一谈吧。
1
首先我们从金钱说起。金钱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上班工作挣钱,然后下班消费花钱。于是谈到存钱投资,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
“我现在每个月才挣这么几千块钱,有啥好存钱投资的?”
或者是“年轻就应该放肆,反正钱没了以后还可以再挣,二十多岁的时光过去了可就没了”。
所以说很多年轻人其实都没有什么储蓄的习惯,甚至还经常喜欢通过花呗,信用卡之类的进行超前消费。
但是我对投资理财的理解是什么?
借用彼得林奇的一句话来说:
投资,是时间维度的平衡消费。
通俗点说就是:
你工作是为了现在有钱花,你投资是为了以后不工作了,依旧有钱花。
其实通常来说,人从刚毕业,到工作十年的这段时间,收入总体都是不断增加的,就像一条虽有波动,但总体上还是不断上升的曲线。
年轻人容易认为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很多时候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行业可能有周期,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在三十多岁以后也会慢慢地走下坡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完成一些资源或者财富的累积,那么就会面临所谓的“中年危机”。
所以说我们需要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比较能挣钱,并且没有太多必要开支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投资。
如果你的职业是挣钱多,但是比较忙的,那么就做理财投资,如果你的职业是收入不高,但是时间多的,那么就用这些时间来投资自己,培养一些副业挣钱。
我们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进行的并不是一场有限游戏,不是说他在25岁的时候每个月比你多挣几千块钱,那么他就是赢家,你就是输家。
我们玩的是一场无限游戏,所以相比于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我们更要追求的是人生幸福总量的最大化。
怎么追求?
就是在你有时间的时候用时间投资,在你能挣钱的时候存下一些钱进行投资。
以保证即使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不能通过工作挣钱了,你依旧可以过上一个比较不错的生活。
记住,投资,是时间维度的平衡消费。
2
说完了金钱方面,我们再说身体健康方面。我目前所从事的职业是程序员,而关于程序员这个职业,网络上其实一直流传着一些梗,比如“钱多话少死的早”,“羡慕我的高薪吗?头发换的。”,“ICU”等等。
虽然可能有那么一点夸张的成分,但是每天对着电脑,加班熬夜,确实是很多程序员的常态。
长年下来,身体很容易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毛病。
为了预防这些毛病,我给自己养成了一系列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每天必须吃完早餐再出门上班,工作日十二点后不玩手机,保证每天八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每天保持半个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等等,
这些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是对的,但是很少人会在年轻的时候就选择这么做。
因为在身体真正出问题之前,我们都会存有侥幸心理:我还年轻,身体还顶得住。
是的,我们总觉得自己身体还顶得住,直到它顶不住的那一天。
我有几个朋友都是在患上急性肠胃炎的情况下才意识到原来真的要每天按时吃早餐。
我也有不少同事在身体发福,去医院检查出各种大大小小的毛病之后,才决心要开始减肥健身。
当然,他们也不是故意说:“我就是要搞坏身体的”。
而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运动”,“事情多,没办法做到那么规律”等等之类的各种原因。
反正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我搞垮了自己的身体,但这不是我的错,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奋斗,而这,就是奋斗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这句话乍一听起来好像也没错。
但你仔细想想,这又落入了“有限游戏”的视角:
你为什么觉得人只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奋斗呢?
难道你过了二三十岁的这个年纪,后面的三四十年就可以躺着等死了是吗?
你在二三十岁的时候每年比别人多挣那么一点钱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到值得你透支自己后半生的健康?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的透支身体,熬夜奋斗,虽然在眼下能让我们多获得一些利益,但是这点利益远远不够让我们能够安度余生。
对于有比较高生活追求的人来说,奋斗,往往是一个终生的事情。
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在玩一个“无限游戏”。
而身体健康,其实就是我们能接着玩这个游戏的本钱。
3
说完身体健康,我们最后再说说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离不开信任。
而信任来源于重逢。
如果你有仔细地观察生活,你会发现在你家小区门口的早餐店买的早餐,往往比你在火车站附近的早餐店买的早餐性价比要高的多得多。
不仅价格更便宜,里面的馅料和吃起来的口味,也明显更好。
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火车站的早餐店会比你小区门口的早餐店更“黑”呢?
因为火车站人来人往,大部分人都可能一年,甚至几年才在那家早餐店买一次早餐,所以在火车站开早餐店的人,自然会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不看重别人对他的这家店的信任和口碑。
而开在你小区门口的早餐店呢?
他做的早餐比较贵,而且不怎么好吃,那么小区里的人来一次之后,就不会再来了。
几个月之后,他自然就生意做不下去倒闭了,所以他自然需要用尽可能好的早餐,来获取小区用户的认可和信任。
而人际关系其实也是类似的。
我们要如何跟眼前这个人相处,往往取决于我们认为我和他的关系究竟会维持一个什么样的时间长度。
如果是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会再有什么交集的人,那么很多人会选择短期利益怎么大就怎么来。
而如果是要交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朋友,那么其实眼前的一点点得失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暂时多付出一些也无妨。
比如在我玩知乎的这半年多的时间以来,也算是写出了几篇百万+的内容,于是也有一些网上的朋友来找我谈合作,比如说让我加一些广告,给大家推荐某一个“教你谈恋爱”的课程,或者是引导你们去下某一个交友软件。
但是我都拒绝了,然后他们就问我一个问题:
“你写这么多东西究竟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挣钱吗?难不成还真是用爱发电?”
我沉默了一下,然后回答到:
“也有想过挣钱,但我不想通过这种方式挣钱。”
“如果我写的东西真的给我的读者们带来了价值,让他们生活有了改变,那他们愿意打赏点钱跟我分享喜悦,我肯定是开心且感激的。”
“但是如果我创造的价值还不够大,或者是他们还在读书,没什么钱,我也不想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去收割他们的焦虑。”
然后他们往往就不说话了。
其实我也明白,我跟他们的区别主要就在于看待与读者关系的时间长度。
他们在玩有限游戏,在吸引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