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海外医疗机构颐陆健康体检顾问马海超原创,禁止一切商用转载。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在睡觉的时候磨牙,这种磨牙就像“青蛙叫”,使家人每天都要忍受失眠的痛苦。更为糟糕的是,磨牙人自己的牙齿一天不如一天,甚至有人每隔半年或者一年牙齿就会掉一小块儿,长此以往,“人未老,牙先老”的窘况在所难免!那为什么人已经入睡了,还会磨牙呢?有没有简单实用的小妙招来预防磨牙,本文将为大家揭晓。
生活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晚上睡觉磨牙是肚子里有蛔虫的表现,真的是这样吗?这要是在七八十年代,此说法或许还有一些说服力。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的为生条件较差,许多父母的卫生知识也较低,很多人给小孩儿吃白砂糖,而且是没有经过开水煮过的白砂糖。
某著名养生类杂志曾经指出:白砂糖不能生吃,否则体内很可能长出寄生虫。因为白糖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被染上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经过长时间放置的白砂糖,里面很可能藏着繁殖能力非常强的寄生虫。
而现在的人们已经在70后、80后身上吸取了教训,他们再也不敢给孩子吃没有经过沸水煮过的白砂糖,这也是我们现在再也看不到小时候吃的治疗蛔虫的“糖丸”的原因。
既然不是蛔虫,我们就要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了,通过几份“磨牙症”患者的数据统计报告,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三点原因,弄清楚以下三点,有助于大家早日和“青蛙叫”说拜拜。
一.性格内向的人更易磨牙
有数据显示,在患“磨牙症”的人群中,多数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鲜与外界交流,而我们每天工作中面对的压力需要一个释放的渠道,内向的人没有倾诉的对象,导致白天无法将压力释放,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将压力转移到我们的咀嚼肌,使得咀嚼肌即使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仍处于工作状态,表现出来,就是害人害己的“磨牙症”。
二.牙齿本身存在病灶
在患“磨牙症”的人群中,多数人伴有蛀牙、牙颌不齐、长时间单侧咀嚼等表现,这些表现会造成人的咬合障碍,进而表现为睡觉时的牙颌运动。我们的机体想通过这个动作寻求牙颌的平衡。
三.牙齿以外的影响因素
除去性格和牙齿本身会影响我们是否会在睡觉的时候磨牙,还有一些其它因素。患有慢性肠胃炎、缺钙、血压不稳定、体温较低的朋友更容易在睡觉时磨牙。
针对以上三点,笔者概括了几个有效防止磨牙的小妙招:
1.白天的工作中,不要咬紧牙床
我们的牙齿,在没有咀嚼的时候,上下牙床应该是分开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嘴唇是闭合的,但是牙齿不要咬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牙齿处于放松的状态。
2.用热水洗脸
热水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使我们的咬肌放松,降低磨牙的可能性。
3.晚饭不要吃太饱
如果晚饭吃的太饱就会出现难消化的症状,当我们的肠道难以消化众多食物时,我们大脑就会给咬肌发出信号,让咬肌误认为有食物进入了最终,进而很可能造成“磨牙症”。
4.注重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尽管我们每天面对工作,面对人情世故会有很多的压力,但是只要我们找好比较好的排解压力的方法,这些压力就不足以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反之,如果我们的压力,没有一个释放的渠道,轻则患“磨牙症”重则患“抑郁症”。
5.修补蛀牙
既然很多人的“磨牙症”都伴有蛀牙的情况,我们不妨尽早将自己的蛀牙修补好。还给我们的牙齿一个比较完整的外表。
做到以上几点之后,基本就可以将“磨牙”可能性降到最低了,但是笔者要讲的是,如果你的“磨牙”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不妨去做一个体检,35岁以下的朋友可以做一肾的体检,35岁以上的朋友可以选择全身体检。
做肾体检,是因为很多牙齿的问题,是因为肾出现了问题,这不是笔者凭空编造的,自古我们中医就有“肾虚则齿落”的说法。
谨以下图献给每一位追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