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生活中,最辛苦的时刻莫过于宝宝生病时,爸爸妈妈一方面要担心孩子的病况,另一方面又不舍孩子的难受,经常处于身心煎熬的状态,若再加上在家护理时,孩子对药物的抗拒,不免让家长感到着急又疲累。
宝宝若刚出生,通过将孩子横抱于怀中,使用滴管、针筒、喂药器或是奶瓶奶嘴少量多次喂药,通常可轻易达成,但若宝宝开始懂得抗拒,则建议以故事、游戏与奖励的方式鼓励服药。
喂宝宝吃药,耐心以对
喂宝宝吃药,必须多一点耐心,避免造成孩子恐惧,否则只会增加日后喂药的辛苦,也会让宝宝对吃药这件事,留下深深的恐惧。而除了以故事、游戏与奖励的方式达成喂药目的之外,搭配固态的点心,如:将药粉洒在布丁上以掩盖药味给药,或是将药粉溶于水加入黑糖或糖粉以提高适口性,都是可行的做法。
待宝宝年纪再大一些,如:2岁以上处在比较喜欢自己做决定的时期,建议可以让宝宝有适度的参与感,例如:让宝宝决定服药的次序、自己喂或妈妈喂,甚至让孩子参与搅拌药粉的工作,可降低孩子对服用药物的抗拒。若药物中有片剂,可将药片泡于开水中数分钟,待其软化,再以小汤匙压碎后,再让孩子服用。
搭配药物,不是什么都可以
建议如果要增加药物的适口性,除了选择布丁或加入糖等固态的食物外,不建议搭配牛奶、果汁或茶等饮料,尤其是葡萄柚果汁,可能会影响多种药物的代谢,因此,为避免饮料与药物产生交互作用,如:使疗效打折、增强或使代谢期延长等,建议搭配液体吞服时,还是需以温开水为主。
灌药可以吗?
喂孩子吃药时,孩子的抗拒有时容易让家长失去耐性,许多照顾者可能都曾因此考虑过以灌药的方式,快速结束与孩子之间对于吃药的拉锯战,当孩子被强迫灌药时,会出现紧张、抗拒的身心状态,可能导致呛到、呼吸道阻塞或呕吐,不只危险,还会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建议还是耐心安抚为宜,也可避免增加未来喂药的困难。
宝宝的吞咽能力约于3~4岁就相当成熟,若宝宝容易沟通、对吃药没有恐惧的心理,家长也可考虑教宝宝吞药,但若孩子对吞药行为的接受度不高,则建议可延至小学后再练习。一般而言,6岁以上的孩子学习吞药比较容易成功。
特定药物不应自行停药
孩子若抗拒服药,爸爸妈妈也会将喂药视为麻烦事,如果孩子状况好转,有些家长可能就直接停药。孩子的药物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若属于抗感染或控制病情的药物,就建议不应自行停药,他说明如下:
1.症状缓解药物
在身体对病毒产生抗体之前,通过该药物缓解症状,可让孩子感受较为舒服、好睡、利于休养。此类药物常见如:针对一般感冒或肠胃炎的止泻药、咳嗽药、鼻塞药等,若症状已缓解,可与儿科医生确认后,在家护理时,视情况并加以衡量,改为有需要时再服用。
2.抗感染药物
如:针对中耳炎、肺炎等感染症状所开的抗生素,因为必须符合特定疗程才能达成疗效,不应随便停药。
3.慢性病药物
属于控制慢性病病况的药物,如:气喘药、先天性心脏病药物与控制癫痫的药物等,皆不建议自行停药。
服用儿童专用制剂的好处
一般会为孩子开儿童专用制剂,一方面适口性较佳、剂量好掌握;另一方面也避免药物因磨成粉末,改变了原本正常的药物吸收速率,进而影响药效,或是因为磨粉器未做好清洁,容易混到前一位患者的药粉,增加服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