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销售水货药愈趋猖獗,来历不明的伤风药、驱蚊液及药油充斥,安全成疑。港大药物安全应医院药剂师学会更警告,近月有怀疑高危病水货药掺入,警方及卫生署上月底就检获一批水货薄血药。多以低至市价七折兜售的水货药可能在生产及运输过程受污染,部分更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尾,市民勿贪平购入「慢性毒药」,以免病情失控,得不偿失。
销售水货药属违法,有关药物不经原厂代理入口,没有在港注册,生产品质、储存及运输无监管,只要存放温度和湿度稍不当便有机会失效和发霉。港大药物安全应用研究中心总监崔俊明警告,水货药可能掺杂冒牌假药,亦曾有水货「伟哥」掺入其他物质,虽然无害,但药效只得三分之一:以为执到平货,其实同水货电器无乜分别,变质药物始终食落肚,小则肠胃炎,重则真菌入血或器官衰竭。心房纤维性颤动病人中风机会比常人多五倍,需长期服用薄血丸“利伐沙班”预防中风,而有关方面最近竟检获「利伐沙班」的水货药,崔指,病人误服该些水货药可大可小:最可怕系病人每日都有食,好难警觉到药物出事,当药物失效,对慢性病人嚟讲就等同系害人慨毒药。
以平价招徕的水货药有一定市场,以一盒水货“利伐沙班”为例,仅售五百多港元,为正货的七折。医院药剂师学会前会长苏曜华指,此类心脏病处方药占病人自行外购药物八成,不少长者和长期病病人因购药预算有限而「落搭」。他警告,水货药来历不明,过往有部分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不法商人低价向病人“回收的货尾药物,只在运抵香港后再包装,存极大隐忧。要提防水货药和假药,市民应到有药剂师监售的注册药房,并查看药物是否有香港注册编号,而持牌药剂师不会额外收费,监售处方药物时必会收取病人处方纸且不会发还,有关药物包装盒亦应完好无缺。崔提醒,买药陷阱层出不穷,有售货员扮药剂师,亦有人收款时以掩眼法将正货药偷龙转凤为假药,市民应一眼关七,提防受骗。